安寧王道:“是有點過,不該動勳階和官品,罰功即可。”
“年輕人火氣旺,多說幾句又如何啊?”
“賜大夫之銜,本就是讓人說話的。”
信王思索道:“若讓他留在軍中,恐應元府那邊也不會答應。”
他說是說應元府,實際則指梁王。
信王劉永想先確定趙興到底要不要繼續留在軍中。
不過羅睺王一直不表態,他也有些無奈。
說到底,這事主要看羅睺的意見,他就是個充門面的。
若羅睺王死保,趙興肯定能留下。
說白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辱罵親王,處罰可大可小。
梁王黨也不敢用具體的罪名去坑趙興。
比如說故意發個任務讓趙興犯錯之類的。
人家的背景就是監察部,敢在羅睺王和柳天寧的眼睛下玩陰的?還嫩了點。
能找的也就只有這個適用範圍比較大的罪名了:辱罵親王。
往大了看,處死的例子都有。
往小了說,罵過親王最後沒事的,也是大有人在。
“趙興打過太多勝仗,也是有些心浮氣躁了。”姬安明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跳到梁王鼻子上,是有些過分。”
“罰肯定是要罰,但也可以給他機會,留在軍中。”
姬安明說話還是比較中肯。
覺得不該讓這麼一位人才被梁王派打壓了。
要是趙興在這恐怕得給姬安明跪了。
老子做了這麼多事,好不容易找了個最佳脫身之法,你給我說留下?
信王劉永道:“我亦是覺得處罰過重,戰功也不應全部罰沒。”
“不過,他不適合待在神威軍中,或許換支軍隊更好。”
見羅睺王仍舊不說話,信王也忍不住了,“羅睺,你意下如何?”
羅睺王眼皮微抬:“趙興,不能留在軍中。”
此言一出,信王和安寧王都有些詫異。
羅睺王,竟然主動說要讓趙興離開?
“他年輕氣盛,太過驕縱。”羅睺王道,“如若繼續留在軍中,恐會釀成大錯。”
這是羅睺王思索了許久得出的結論。
他倒不是怕梁王施壓,而是覺得繼續留著趙興在軍中,會繼續搞出大事情來。
無論是殺錢守綱,還是這次抓易志文。手段還是合理合法。
可這次若也沒事,指不定下次就幹什麼錯誤的事情來了。
萬一這個傢伙哪天氣不順,把梁王的兒子砍了呢?
好端端的人才,就毀了啊。
羅睺王多少是被這對師徒搞出點心理陰影來了。
當年柳天寧連挑三十二座道院,在切磋中殺了不少人,也可謂是膽大包天。
現在這弟子又是這樣,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