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子曾說過,父皇年紀越大,身體越差時,其實就越是想要那種來自真正意義上的父子關切之情。
這是人之常情,天子,也是人,他也無法免俗。
只是,上位者對於這種情緒,在其需要時,他是高興的,但當其不需要時,這種情緒,會讓他覺得厭惡。
一是因為上位者做很多事情時,他得摒棄很多作為人的情感,不得被幹擾。
有史以來,絕大部分被史家被讀書人所稱讚的仁君,他都有一個特點:屁事不幹。
二是因為上位者天生的孤獨感和危機感,人窮時,想著誰會打自己的主意?人富時,彷彿誰都想佔自己便宜;帝王擁有海內,這種不安全感,就更強。
但鄭伯爺懶得去理會這些,
同時,
他也清楚靖南王也不會去理會這些。
是的,
因為靖南王的扶持,鄭伯爺的發展,得到了很多的好處。
但同時,鄭伯爺也沒少腦袋系在腰帶上去拼命;
說句不好聽的,別人沒了機遇,或者沒抓住機遇,那很可能就一輩子蹉跎。
而鄭凡沒這個苦惱,開局自帶七個魔王,想平平淡淡過一生都是一件極難的事兒。
話到嘴邊,
田無鏡也就沒有再去追責鄭凡擅離職守的罪過了,
這其實是他以嚴厲軍律治軍的大忌;
因為,
他不可能去殺鄭凡。
與此同時,
鄭凡也清楚田無鏡不會殺自己,所以,才大大方方地將實情說出來。
“王爺,你沒死啊。”
鄭伯爺又問了一遍。
此時的他,雖然攙扶著田無鏡,但心裡,還是有那麼一股子的不真實感。
用一句極為俗套的臺詞去闡述:
像是在做夢一樣。
“你很想,本王死?”
“沒,就是我覺得,王爺您可能想故意找死。”
“本王給了它機會,但它還是沒能殺了本王。”
“………”鄭凡。
“這場大火,郢都,得被毀了。”田無鏡說道。
“這倒是省了咱的事兒了,不過,屬下覺得,這可能是攝政王故意的。”
“他想另起爐灶,我們想早早地將戰事了結,各取所需罷了。”
“我那大舅哥,是個有主意也有本事的,可能十年二十年後,他就能締造出一個新的楚國,一般來說,中興之主自帶中興格局,王爺你可得保重好身子,少不得日後還得您繼續出來撐檯面。”
“十年,二十年?”
“人,總得給自己一個信念,活下去。”鄭凡說道。
一場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