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
大殿內,
此時,
鴉雀無聲。
能站在這金瓦下的,是大燕最聰明的一批人,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已經算出了答案。
畢竟,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
外頭的烏鴉飛過時掉過一根羽毛,你都會下意識地去思考是否事涉奪嫡。
答案的範圍已經給你圈好了在這裡,殿內的皇子就這兩個,就算是拿幾個答案去逆推,都能很快算出哪個是真正的。
四個字,
在很多大臣的心裡浮現:
太子失德。
放在其他地方,這其實不是很重的一個罪責。
皇后薨逝,舉國同哀,這不假。
但大部分的哀,也就侷限於官宦之家,他們,需要著重注意,至於民間,頂多意思意思不要太過分,也沒人會拿你去計較什麼。
且皇后薨逝後,燕皇曾下過旨意,因晉楚那邊似乎又起了戰事波瀾,所以將守孝之期給儘可能地縮短了,儘量不影響朝廷的運作。
而就算是官宦之家,腦子不清醒,在那短短几個月的孝期裡請了戲班子,或者納了小妾,亦或者做了其他喜慶熱鬧的事兒,多半也就是罰俸斥責貶官了事。
對禮法這方面,燕人本就看得比較松,不似乾楚那邊嚴格。
但問題在於,
皇后是太子的生母,
而太子,又是一國儲君!
旁人失德,至多貶斥一頓即可,除非是上頭真的要除掉你而你又有大敵當朝的才會以這個藉口下狠手,多半,也就傷筋動骨一下。
但太子不一樣,
燕國的大臣們是沒有乾國大臣的那種道德潔癖的,否則也不會允許靖南王的存在。
而靖南王又和太子不一樣,大傢伙都預設了,靖南王很難有善終? 而且看其行事作風? 似乎也不打算有善終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這位軍神百戰百勝? 於國有大用,但就連田無鏡自己當初都說過? 他要造反的話,朝堂之上,願意追隨自己的,又有多少?
無非,就是領著一群丘八,將這大燕的秩序,給完全砸了個稀爛罷了。
因為,
燕人?
要臉!
大孝期間,臨幸女子,還懷孕,這種失德之人,以後要是真讓他坐上皇位,自己在跪拜之時,心裡,豈不膈應?
如果陛下就一個皇子? 那就罷了,為大燕江山社稷計,捏著鼻子大家也就認了。
可陛下不止一個兒子,
和太子一樣優秀,甚至比太子還優秀的,眼前就有一個。
奪嫡之爭,大傢伙都心知肚明,這個黑料爆出來的人,必然是站在左側席列中的那位六殿下。
大傢伙不得不在心底感嘆,
六殿下的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