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主上在軍禮設定了幾個摸金校尉?”
薛三一邊磨著匕首一邊對坐在其身側的梁程說道,
“還真是主上的惡趣味啊。”
梁程坐在那裡,沒說話。
薛三將匕首送到自己唇下輕輕拍了拍,
道:
“你說,折騰來折騰去,這麼多大軍,這麼多民夫,鏖戰了這麼久,消耗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就換來一座鎮南關,值得麼?”
名義上,其實還有一座上谷郡,但上谷郡在楚人手裡時,就以貧瘠而著稱,又經歷了楚軍犁地隨後燕軍再犁了一遍,早就沒什麼油水兒了。
最重要的是,這種軍事前線地盤,怎麼可能會用心去發展它的民生?吃飽了撐的。
晉東之地那兒,就有大把大把荒蕪之地需要重新開墾,太多的城池和官道需要重修了,可沒功夫把銀子丟到上谷郡去造。
上谷郡,其實也就是雙方再度劃開出來的一個戰場,誰拿住了鎮南關,上谷郡大概就是誰的,昔日司徒雷鎮守鎮南關時,基本上是和楚人對上谷郡對半分的態勢。
再者,上谷郡往南就是渭河,可謂又是一道不算很天塹的天塹,這種地緣上的獨特性使得上谷郡這片廣袤且平坦的土地,太過適合於戰場使用,因為無險可守。
梁程搖搖頭,道:
“賬,不是這麼算的,乍一看,覺得這次的收穫似乎只有這一點點,但首先要看三點。
第一點,在伐楚之前,年堯據守鎮南關,楚人更是將堡寨修建到了鎮南關以北很遠的地方,近乎連成一片。
驅逐野人之後,靖南王為何要一直留在奉新城內?
你當他是喜歡奉新城的那種殘破風景麼?
無非是他本人在那裡,可以震懾鎮南關那一片的楚軍,讓他們不敢北上冒進罷了。
伐楚之前,
其實是楚人佔據著主攻的位置,而燕國則是主守。
楚人的勢力,早就擴散到晉東了,像是探進晉東區域的一把尖刀。
說句不好聽的,若是伐楚沒成功或者局面僵滯下去,等到燕軍主力退去亦或者靖南王本人離開了奉新城,一旦楚人要北伐,其第一批要圍攻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奉新城,另一處就是咱們的雪海關。
你看見的,是我們只打下了一個上谷郡,但實則,還得加上大半個晉東。
鎮南關在楚人手裡,我們就必須集結十萬兵馬對峙著,而且這十萬兵馬還得是精銳,這,還是隻能勉強應付楚人可能會發動的北伐第一波攻勢;
後方,自穎都起,其實都得做好第二道防線的準備。
無形之中,起碼得有二十萬大軍得為這鎮南關做著策應。
而鎮南關在我們手裡後,一座雄關,丟兩萬兵就足矣了,另外再以一片小寨外加探馬做呼應,這道防線,也就算是立起來了。
這對於邊防壓力而言,是極大的降低。
另外,
鎮南關在我手,楚國就相當於歷史上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宋朝。
這第二點嘛,大軍入楚,其實就算是不打仗,光是行軍,所謂兵過如匪,對楚地本就是一種戰爭潛力上的消耗,再加上楚軍精銳在這場戰役中也是損失不少,皇都也被燒了,楚人,是元氣大傷了。
十年之內,除非燕地有鉅變,否則楚人根本就無力發動什麼北伐。
另外,整個三晉之地的防務,也因為雪海關、鎮南關、南門關三關入手,等於是對外門戶全閉,失去了外部干預後,晉人就算是想鬧騰,想復國什麼的,也難以翻出大浪,這三晉之地,就像是肉爛在了鍋裡。
原本要拼命守住防止別人搶走的一塊地,現在則成了燕人的後花園。
第三嘛,
就是對於咱們自己而言,
主上憑藉這次伐楚之功,不出意外的話,封侯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