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凡收到軍報,
知道孟珙、鍾天朗、韓老五、樂煥,這四個被稱為大乾中興四大名帥的存在,都將各自主力精銳調撥到自己身邊時……
鄭凡可以篤定,蘭陽城那兒的梁程,不可能瞧不出來。
只不過,這具體得看梁程到底何時才能瞧出來,以及其瞧出來後,能否來得及做出及時的有效反應。
好在,
梁程看出來得……很早。
這一切,都歸功於大燕皇帝陛下數封昭告天下的旨意;
這……就是投石問路。
將石塊先砸下池面,再觀察其漣漪;
大軍開拔,移防,不僅僅是大軍本體的移動,前期的準備工作,更是不可能少。
梁程看清楚狀況,比鄭凡想象的最好情況,還要早很多。
否則當初在南門關時,他就不會哄陳大俠去蘭陽城,因為他根本就不會攻打蘭陽城,是連佯攻……都不會。
苟莫離的兵馬,是從範城一線,翻過齊山山脈,到了蘭陽城下;
而原本需要從晉地與楚地調兵的梁程,乾脆直接下令兵馬轉向,不到蘭陽城,直接從楚地南下,走古越城老道。
也就是……走的是謝氏的地盤。
故而,
謝渚陽在通鹽城收到“家裡”來信後,誇讚過家裡的這幫崽子懂事兒,這裡的懂事兒,就是協助燕人的第二批大軍,透過家族封地。
這才有了謝渚陽,鐵了心的投靠攝政王的決斷。
因為他得到了,連攝政王本人都沒能得到的訊息,等同是……提前看到了答案。
亦或者,是他早早地就做了鋪陳。
在決定追隨燕人入乾時,他似乎就在想著退路,也可以說成是進路,所以將那棧道和營寨,修建得極為精細;
只不過,謝渚陽原本就懷疑,這是那位攝政王早就準備好的後手。
因為以他的人生經驗來看,他真的想不出,能有一個做手下的,敢在沒有上位者的提前授意下,直接更改戰爭計劃,以自己的判斷直接調動大軍聽自己行事。
再者,自己修路搭寨時,幾個年輕的將軍被攝政王特意派出來對自己監工,這在謝渚陽看來,就是最好的證明;
攝政王本人,是要確保這條路可以保證更大規模的兵馬第二次暢通的。
謝渚陽不知道的是,
當時鄭凡把陳仙霸和天天他們派來,不是來當監工的,而是來學習謝渚陽行軍細節藝術的。
畢竟,沒人是全知全能的神,鄭凡自己也不例外。
可謝渚陽並不曉得這是個誤會,
也因此,在先收到老家來信,又收到鄭凡的空錦囊後,
這位柱國才會放聲大笑:
“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覺得自己和攝政王,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下,配合完成了這場戰場大挪移的佈局,豈料那位王爺還真是完全當了次撒手掌櫃。
不過,謝家那支被圍殲於城牆下的輕騎,確實是起到了“報信”的作用。
鄭凡終於知道,梁程會從哪裡來;
也明悟過來,為何先前謝渚陽會特意花費更多的代價付出更多的人力,把行軍的道路和寨子,修建得這般好。
自覺小覷天下英雄的王爺,才連續罵了好幾聲的“這條老狗”。
他謝渚陽,
憑這一貢獻,
就足以給謝氏,掙一個世襲罔替的實封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