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父王已經臥病在床幾年了,哪可能這般顛沛遷移?
但,必須得來。
瑞王府代表著太祖皇帝一脈,如今國家艱難,正應和了當年太祖皇帝兄弟創業時的艱辛,如今,更應該兩脈結合,給人以政治上的希望和憧憬。
不過,自己的父王,來到上京後,經車馬疲敝,怕是撐不了多久的。
重病的人,最怕的就是換環境和折騰,這是常識。
趙牧勾很敬重自己的父王,他相信,自己一封信過去,父王必然會拖著病重之軀過來,也相信,自己的父王能理解其中深意。
這不是“不孝”,這是宿命;
而且,給出這個安排的,還是自己的親爺爺,自己父王的……親父。
“老夫向官家提議了,杳城那邊,你去一趟,把太子帶回來。”
趙牧勾神情一肅;
燕人打進了上京城後,抓走了皇后等一眾王公權貴,還有很多皇子與宮女。
七皇子,戰死於上京城,他想力挽狂瀾的,想要保衛上京城,然後在陳陽親自率領的靖南軍鐵騎衝陣下,碾為了肉泥。
而太子,則早早地逃出了皇宮,逃出了上京,去往了上京南邊的一座原本屬於上京的衛城——杳城。
百姓們認為官家戰死了,大乾天崩了,而當時的太子以及跟隨著太子一起逃去杳城的不少大臣,也認為是這樣。
否則你無法解釋,為何在前方有官家御駕親征阻攔的前提下,燕人還能殺到上京城來。
再加上那時風雨飄搖,人心渙散,配合上一句:國不可一日無君。
太子,
就在杳城,登基了。
登基後的太子,釋出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為官家舉國喪;這是為了給自己登基造一個名正言順,他是太子,在官家駕崩後,他理所應當繼大乾皇帝位。
第二道,以新君的名義,派人去上京城和燕軍接洽,要求燕軍不要傷害“朕”的百姓。
第三道,傳令江南諸郡,勤王衛國。
第一道是個廢話;
第二道,比第一道更廢話;
第三道,則有著極為清晰地政治意向,所謂傳令江南諸郡勤王保駕,言外之意就是,你們準備準備好,一旦勢頭不妙,我這個新官家大概就要“南巡”了。
也就是說,新君已經做好了放棄至少目前來看已經“糜爛”了的北方,去江南,建造一個南方朝廷。
一切就緒後,
太子和他的新朝廷,就在惶惶不安和緊張期待中,慢慢地等待著;
等到的,
是官家率領禁軍歸來,收復上京城的訊息。
“………”太子。
“………”從龍大臣。
這個玩笑,
開得有些大了。
當得知這個訊息時,太子脫口而出了一句話:父皇,怎麼會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