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
福王妃就喊來了自己的三個兒媳婦,跟隨自己去拿東西,最後,乾脆就帶著自己三個兒媳婦一起,去往了帥帳。
到了帥帳後,發現趙元年已經在裡頭了,正在向王爺繼續介紹著一些關於韓亗的事。
鄭凡看見了福王妃,
對她點點頭,
道:
“幫孤更衣吧。”
福王妃微微一福,道:“妾身這次帶來的,是元年的蟒袍和配飾。”
“就按你們乾人的規矩來,反正待會兒要去見的,也是你們乾人的相公。”
“是,王爺。”
福王妃和自己的三個兒媳開始挑選衣服以及配飾。
其實,燕國在靖南侯與鎮北侯封王前,禮部曾牽頭與宮中的繡坊司一同設計和製作出了屬於大燕的軍功王爵蟒袍。
畢竟,燕國以前並未有過異姓王。
當時,燕國有位輩分很高的宗室聽到朝廷在為準備蟒袍的事,就好意地上了摺子給先皇姬潤豪,說可以直接用宗室的王爵蟒袍制式嘛,他敢保證,宗室都是很識大體的,不會有人對此說僭越什麼的。
甚至,為了讓皇帝看見宗室們的“大局觀”和“包容感”,他還號召了一群宗室一起上書,想要推成此事;
結果,皇帝的批覆很簡單,很直接,也很符合燕皇本人的性格:
“讓兩位異姓王穿宗室王爵蟒袍,太怠慢了。”
“………”宗室。
宗室們直接傻眼了,不是他們大方地想將屬於自己的特權讓出去,而是在那邊看來,讓兩位異姓王穿宗室王爵的蟒袍,有些丟人。
燕國軍功王爵的蟒袍,鄭凡也有兩套,一套是白的,算是自家裡時可以穿的,一套是黑的,古樸威嚴,鑲金蟒,似龍,可謂霸氣到了極點。
針線活和布料的選擇都很極致,這是四孃的評價。
不過,鄭凡現在倒是沒去可惜未將那一套大燕的蟒袍帶過來,穿乾人的,其實就可以了,也更合適。
“元年。”
“王爺。”
“給本王的貔貅再喂幾把食料。”
趙元年聽到這話,臉上當即露出了高興之色。
義兒傳統,其實在乾國也是時興的,當年梁朝的前身,是另一位大將建立的割據勢力,梁國皇帝是其女婿,乾國太祖皇帝則相當於那位大將的義兒。
老父披甲,義兒牽馬;
說句心裡話,比起一遍遍脆生生地喊鄭凡“爹”,喊“義父”的話,其實沒什麼情感情緒上可抗拒的。
因為如今鄭凡的身份,足夠了。
等趙元年興致沖沖地離開了帥帳去找貔貅後,屋子裡,四個女人在繼續為王爺更衣。
蟒袍是其一,最為繁瑣的是自上而下的配飾,燕人灑脫,楚人重禮,乾人則看重細節。
腰帶怎麼打,穗擺怎麼繞,玉佩怎麼掛,其餘的一系列穿搭該怎麼去配,都有一套流程規矩。
陳仙霸對劉大虎和鄭蠻使了個臉色,就走出了帥帳,劉大虎和鄭蠻緊隨其後。
帥帳內,
就剩下王爺和四個女人了。
一位趙元年的側妃,此時正蹲在鄭凡面前,打著金穗,她的身材不算胖,但特點凸出,此時本是夏季,乾地氣候又一直溫熱,故而其身上衣物也不厚,當其專心打著穗子時,可以清晰地看見映襯出來的山谷溝壑。
鄭凡記起來一句話,說是男人最喜歡的身材,應該是落於情人身上,因為妻子很多時候會有其他因素的加成。
趙元年的正王妃,必然是和聯姻有關係的,至於側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