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百里兄妹面對鎮北軍鐵騎一劍未出轉身就逃,卻鮮有人知曉若是再給他們一點點時間,亦或者若是韓老五這廝晚一些再出來,日後名震天下的平西王爺可能就要交代在那兒了。
戰後,燕人撤軍。
官家藉此機會一舉罷免了三位老相公,開始收攬朝政。
因為大家在這場戰事中都表現得稀爛,所以只能矮個子裡拔高個。
樂煥被擊潰後,收攏潰卒於後方主動對燕軍進行襲擾,雖然斬獲不大,但確實是真的動手了。
而韓老五雖然一敗再敗,但因其帶著自己的丈人,其他北方的封疆大吏棄官而逃者數不勝數,唯有韓老五的丈人一直在堅持抗戰,忠勇可嘉,戰後非但沒貶謫,反而升了官,進入中樞;
韓老五的前程自然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
前不久的一戰中,
那位被當作了魚餌的冉總兵,在呼應到援兵後,沒有選擇直接合流,而是選擇率軍繞過溫明山向南,擊潰了那裡的一支梁軍後,向著梁國國都挺進。
這可以稱得上冉岷在這場戰爭開始以來最為明智的選擇,因為囚牢已經形成,他急匆匆去合兵只能讓對方更方便地紮下籬笆。
既然對方想要困住自己,吞下自己,那自己就乾脆先將這戰場給搞亂!
率軍進入梁地的李富勝在得知冉岷的動向後,破天荒的沒再罵他是個殺妻的小賊。
冉岷殺妻的事兒,其實沒什麼人宣揚出去,鄭凡不會,許文祖不會,但怎麼說呢,有些事兒,地位層次高的人,一眼就能瞅出來。
那成親王府吃飽了撐的,跑去刺殺你一個巡檢司頭目的妻子?
這是生怕自己沒口實落下去被人打臉麼?
知道歸知道,但因為冉岷後來先後得到許文祖的賞識舉薦以及皇帝的提拔,倒是沒人敢和李富勝那樣將這事兒掛在嘴邊去嘲諷。
而負責堵截冉岷那一部的,就是韓老五部。
在謝家軍向北移動去壓制李富勝部時,
韓老五則橫師於梁國國都之前;
自戰事開始以來,第一場酣暢淋漓的交鋒就在他們倆之間展開。
韓老五第一戰,堅持了兩個時辰後,麾下開始崩潰,敗。
冉岷率軍繼續向國都挺進,但韓老五卻在後頭預留了一隊人馬,收攏了潰卒後,再成一道防線,這次,只堅持了一個多時辰,再度崩潰。
但在其後,竟還又預留了一隊人馬,再度收攏潰軍成陣,這最後的陣勢,近乎“薄如蟬翼”了,韓老五也清楚,再潰一次就徹底收不起來了。
故而其親自衝殺於前,身邊三百親信家丁緊從,箭矢射中眼,拔出箭矢將眼球吞入口中繼續持槍衝殺。
在關鍵時刻,本來駐紮在溫明縣城的蒲將軍在察覺冉岷動向後,即刻出兵前來,於緊要關頭加入了戰場,自斜後方掩殺而出。
鏖戰之後,冉岷部本就損失不少,且士卒也很疲憊,先前的血勇也是靠援軍到了激發出來的,但面對這宛若牛皮糖一般的乾軍,他們也實在是沒勁了。
事實上,若不是冉岷麾下兵馬不足,但凡兵馬再多一些,可以分預出更多的來追逃,韓老五壓根就沒機會接二連三地重新拾掇起麾下。
最終,伴隨著蒲將軍殺出,冉岷部敗退。
想要攪亂局勢和節奏的計劃落空,只能率殘部向李富勝部尋求靠攏。
謝玉安就站在韓老五面前,盯著他的眼睛看了很久。
看著看著,
韓老五笑了,
道:
“如何?”
“可是威武得很呢。”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