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病,來得突然,好得也很快,有四孃的細心照料,除非真的是天絕姬家,硬要收走小傳業的命,否則還真的很難出什麼大問題。
但據四孃的觀察來看,這孩子的身體,真的很差。
四娘說的是心神方面,而且還打了個比方,說這就是年輕版的“黛玉病”,哪怕不是慪那家長裡短,但心思太重,神思惘亂,會讓本在長身體固本培元的年紀就開始持續地流出。
劍聖也親手給這孩子檢查過身體,得出的結論,不是什麼練武的材料,資質平庸。
似乎是覺得自己這話說得太重了一些,劍聖還打了個圓場,說這孩子把天賦都點在了腦子上。
然而,因此無法避免的就是“頭重腳輕”。
孩子變成這個樣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他父皇以及他皇爺爺所帶來的皇室傳承的壓力。
他姬老六是個打不死的小強,是個另類,但並不意味著他兒子能在這一點上完美繼承他的衣缽。
而先帝爺在駕崩前,
看著躺在床上的姬傳業,
所說出的那句:
“好聖孫。”
其實也變成了千斤墜,直接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皇帝是以己度子,
先帝是將孫子看作了被自己揉捏卻還一直保持逆向增長的兒子,
終於,
早早地將這位大燕太子給逼入到了如此境地。
這個年代,望女成鳳倒不多,但望子成龍那真是相當的嚴重;
在天家,則更是已經扭曲到了可稱變態的地步,更變態的是,他們還習以為常。
何皇后在得知兒子要被送晉東時的傷心,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兒子要離開自己身邊,而是她清楚自己兒子的身體狀況。
站在母親的角度,她擔心的是,此去晉東,會不會就是母子的永遠訣別?
這不誇張,一點也不誇張,這個年代,幼子早夭的機率,真的不低。
生養八個孩子,最終能有四個活到成年已算是不易。
耽擱些時日後,
隊伍,終於進入了奉新。
……
“喏。”
鄭凡將太子放在了地上。
太子倒是沒顯得有多拘束,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是不會去畏生的,而且有什麼事兒他都習慣放在心底自己慢慢地反芻,喜怒不形於色,是天家的標配,他早早地就已經入門。
反倒是站在那裡迎接他的天天,
在看見太子時,
居然難得的有了些手足無措。
看著太子弟弟,笑笑,
再抬頭看向自己的乾爹,笑笑;
天天唇紅齒白,面容粉嫩,依舊是個精緻的瓷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