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太遠,隔著晉地,乾人很近,和大燕接壤。
南下攻乾,曾是絕大部分燕地孩子童年時玩過的遊戲。
姬老六笑了笑,道:“乾人,不打緊,也就只是搞一些小動作吧,他們原本有一個還不錯的大帥,結果前陣子病死了。”
鍾文道死後,乾國秘不發喪,硬生生地瞞了好久。
治喪旨意和新任三邊指揮使的任命聖旨,是一道發過來的。
乾國朝廷上經過一系列的磋商後,任命鍾文道的弟弟,鍾文勉,作為新任三邊指揮使。
原本的小鐘相公,晉升成了老鐘相公。
但在新三邊指揮使上任的第二天,綿州城的西軍就發生了內訌,據說,還動了刀兵。
這場內訌,連燕人的密諜司都能察覺到,足以可見規模之大。
內訌的原因,現在不得而知,雖然已經被控制住了,但必然是和原本鍾文道的死有關的。
大乾西軍被鍾文道帶到三邊來防禦燕人,已過三年,眼瞅著,第四年也要到了,西軍思鄉親切,厭戰情緒更是強烈,作為客軍,他們根本就沒有守土的熱情。
所以,姬老六綜合情報猜測,估計是老鐘相公在的時候,還能彈壓住西軍內的這股情緒,讓他們繼續老老實實地在這裡為大乾戍邊;
等到老鐘相公亡故的訊息傳開,新上任的鐘文勉,估摸著發出了準備北伐的暗示,這才成了內訌的起因。
積攢的情緒一旦爆發,可不就得出亂子麼?
所以,
雖說鍾天朗那小子因為他爹的亡故而變得更加發瘋,開始頻繁地率領乾人的寶貝騎兵襲擊燕國銀浪郡邊境,但在大皇子的排程下,乾人一直沒佔到什麼便宜。
而後續的大規模北伐,乾人一直打不起來,物資、軍械、糧草,倒是能輸送上來,但到最後要去打仗的,可不還是人麼?
西軍作為乾人三邊之中戰鬥力公認最強的一支軍隊,不管哪個人當新帥,想北伐,都必須將西軍當作自己的中軍依靠,現在被作為依靠的西軍自己先尥蹶子了,其他各路兵馬怎麼看?
姬老六記得自己那位姓鄭的兄弟當著乾國官家的面嘲諷過人家不知兵……
事實,確實是這般。
那位乾國官家將文聖姚子詹丟到三邊都督的位置上,可謂是三邊的文官領袖,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三邊原本文官主導外行指揮內行的尷尬局面;
姚子詹也的確是在那裡拉攏和調解了三邊各路兵馬之間的關係,讓三邊的氛圍,變得和和氣氣。
但他孃的軍隊是用來打仗用來殺人的,你在那裡搞和和氣氣?
和和氣氣之後,還怎麼打仗?
北伐什麼的是不能北伐的,大家繼續蝸在城池裡不好麼?
乾國朝廷,是想要北伐的,這一點,從密諜司從乾國那兒弄來的邸報就可以清晰看出。
乾人再蠢,都知道此時眼睜睜地看著楚國兄弟被燕國揍,這是不對的!
但朝廷的意志下達到乾國三邊後,居然被頂了回去;
而後,
朝廷不得不考慮三邊反饋過來的情況,最後就是,原本信心滿滿決意北伐的朝廷,自己也狐疑了。
大概,
那幾位相公和那乾國官家自己心裡都開始打鼓,
以這種狀態下強行讓三邊兵馬北伐,
能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