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南面是渭河,所以,荊城地界上先前逃跑的軍民,也都是向北的。
駐紮最近的一支楚軍其反應和動作,必然也是最快。
但當那支楚軍向這邊救援而來時,路上,必然遇到了一片又一片逃亡過來的軍民。
這些軍民的敘述中,燕人會如同神兵天降一般,且數目往往會比真實情況誇大很多倍。
這很正常,一來燕人不強大他們怎麼會逃跑?二來,在驚慌錯亂之下,除非久經戰陣經驗豐富的探子,普通人,哪怕是普通計程車卒,想要短時間內大概摸出一個敵軍數目來,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人數一上萬,簡直就是烏央烏央的,你也沒辦法上天去俯視,普通軍民被裹挾在人潮中,怎麼可能數得出來?
所以,雖然傳信兵傳回來的訊息很簡潔,但在場的都能腦補出來。
荊城有不少楚人的甲冑旗幟儲存,這可比早些時候范家送得多得多了,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當那支最近且緊急趕來救荊城的楚軍一邊收攏從南方荊城逃來的潰軍一邊繼續向荊城進發時,他們“接收”了偽裝成楚軍的由梁程和金術可所率領的燕軍。
然後,
就被一波流了。
這也是為什麼兩支大軍對陣時,沒人敢傻乎乎地將雜牌兵或者炮灰兵放在正中央想當然地去消耗;
因為一旦前面快速崩了,很容易帶動自己的中軍後軍一起崩,連鎖反應下來,再優秀的將領也迴天無力。
擊潰了最近的那支楚軍後,梁程又和金術可分兵繼續向北進發了,目的就是趁著這個勢頭,趁著楚人大駭對情況兩眼一抹黑之際,爭取給他再添幾把火,將他攪亂!
只可惜,
沒騎兵了,
如果鄭伯爺這次是帶著兩萬騎兵過來的,
呵呵,
鄭伯爺真敢親率這兩萬鐵騎在楚人上谷郡掃上一圈!
大捷訊息傳來,北面形勢大好,這意味著短期內,眾人不用擔心來自楚人的反撲了,無論南北方向,楚人想要組織出反撲的力量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因此,
飯桌旁諸位將領一齊向坐在那裡喝著魚湯的鄭伯爺行禮道:
“恭賀伯爺再獲大捷!”
“恭賀伯爺再獲大捷!”
周圍的親衛和甲士們則舉起手中兵刃高呼:
“侯爺威武!”
“伯爺威武!”
喊錯的馬上改口。
“侯爺威武!”
在這種炙熱且喧囂的氛圍下,
鄭伯爺將湯碗放了下來,
緩緩道:
“再來碗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