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謀劃,再多的糧秣,再多的民夫,再多的軍械,再多的紙面上的紙面下的,那一路將領的心思這一路將領的猜忌……
甭管有再多的再多,
最終,
還是得落到真正的刀槍見血面兒上來。
躲不開,
也逃不掉的。
古往今來,縱然有不少兵不血刃就滅國亦或者全國皆降舉國上下無一是男兒的例子,但其實也是流過血的,只不過是提早流過了。
雨停,
晴,
正午時分,
雪海關軍寨裡,計一萬兩千餘騎兵出寨,其中,野人騎三千為前軍,當年曾攪動三晉之地不得安寧的野人王,赫然就在陣中;
此外,金術可和柯巖冬哥各三營兵馬為後軍,倒不是鄭伯爺故意去消耗蠻族兵,而是因為論忠誠論戰力,蠻族兵,都最值得信賴。
這一仗,
作為伐楚的開門一戰,
只許勝不許敗!
騎兵隊伍疾馳如雷奔,在繞過東山堡後,就一路向南,直插鎮南關之前,楚人軍寨軍堡合縱的腹心之地!
東山堡首先升起了狼煙,
這不是燕人探馬,
這是燕人大軍!
隨即,
各軍堡各軍寨烽火全都燃起,
這也標誌著燕楚這東方兩大國之間的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
鎮南關,將軍府。
一身戎裝的年大將軍走出廳堂,對前方跪伏在地的傳信兵問道:
“燕人來了多少兵馬。”
狼煙不僅僅是預警的功能,狼煙的顏色、粗壯,同時也能傳遞出敵襲的規模和程度。
“回稟大將軍,前方傳信,入內的燕軍,萬騎左右。”
“萬騎?”
年大將軍皺了皺眉,伸手推開了站在其身側正在幫其打理甲冑上銀穗的親兵,“就萬騎?”
“報!!!!”
第二輪報信的傳信兵趕至:
“燕人騎兵向我鎮南關而來!”
“放屁的鎮南關,他們是要去央山寨。”
年堯拿起自己的佩刀,下令道:
“擊鼓傳將,城樓議事。”
城樓,自是鎮南關的北城牆城樓。
在那裡,可以清晰地看見狼煙,也能儘早地洞察軍情變化。
這是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