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摘下了自己的帽子,等於是將東宮之位,給挪了出來。
誰最有可能入主東宮,誰就去撿。
撿起來不是戴自己頭上,而是給太子戴回去。
這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你,
太子,
是他這個大燕皇帝立的,
沒他的准許,
你想不當太子,不可能!
你想當太子,也不可能!
姬成玦走到太子身側,跪了下來。
撿起落在地上的那頂帽子,
伸手,
撣了撣上頭的灰塵,
然後很是鄭重地,
將這頂帽子戴在了太子的頭上。
二人的目光對視,
太子的眼裡,沒有喜悅,沒有得逞,有的,只是平靜。
姬成玦發現,從皇后薨逝後,每次見到太子,他似乎都是這個表情。
姬老六沒有憐憫,
同是池裡魚,都咬著父皇故意拋下來的鉤子,誰用得著去憐憫誰呢?
最後,
姬成玦對著燕皇,
跪拜下來。
鄭伯爺看著眼前發生的這一幕幕,這是天家,最為原始的生態,用一句後現代主義的話來形容,就是權力的慾望已經扭曲了他們這一家的親情倫理。
如果可以的話,
鄭伯爺真想此時拿出畫板和油彩,去做一幅畫。
去畫出燕皇的神情,畫出太子的神情,畫出姬成玦的神情,再畫出下方另外那些皇子的神情;
當然,
陪坐的自己和宰輔,也要一起畫進去,他們倆作為局外人,可以給以後欣賞這幅畫的人,提供第二個視角。
諸如,
陪坐的這二人,注意他們的目光和神情,從中,你們能看出什麼?
歐洲,其實有類似的這麼一幅畫。
但鄭伯爺覺得那幅畫,太簡單也太直白了,直白得只能引起人們的會心一笑,這就落了下乘。
鄭伯爺微微撥出一口氣,
再度瞥向身邊的“道友”,
發現趙九郎也是做著一樣的動作。
同時,
他的目光,也向自己這邊瞥來。
老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