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手捧聖旨,面向西方舉起,
“聖躬安。”
事情,算是落下帷幕了,雖然還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沒有弄清楚,但在大方向已經落實的前提下,下頭的細枝末節很快也就能理出頭緒。
接下來,大家只需要齊心齊力,掃平叛逆,再將野人趕出三晉大地了。
孫有道也是長舒一口氣,內附的過程,比想象中要穩妥和善得多得多,比他之前所預想的最高情況還要好。
當下,
他持鍾向前,
連敲擊三聲。
大行皇帝的靈柩,將正式起運,下葬陵寢。
而這時,
大皇子和李富勝則主動走到靈柩前,站在第一排,在周圍文武的目瞪口呆中。
一位燕國皇子,一位燕國大將,主動地將抬靈柩的木樁壓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大皇子大喝道:
“起靈!”
孫有道激動得眼眶有淚水,
見其他人還在愣神,當即大喊道:
“起靈!”
下葬的隊伍,很宏大。
雨幕之中,
抬著靈柩走在最前排的,
是前成國國主今大燕成親王司徒宇,他作為孝子領路。
在其身後,則是抬棺的燕國大皇子。
出殯的隊伍出了宮門後,每過一處,道路兩側的百姓全都跪伏下來,哭聲震天,似乎壓抑在心頭這麼多天的惶恐和不安,在此時全都給宣洩了出來。
伴隨著出殯隊伍一同走過去的,
還有一個時代,
一個三晉大地上,屬於司徒家的時代。
很多年後,穎都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雨天,
先皇出殯,
燕國皇子抬棺,
數萬鎮北軍黑甲鐵騎列陣,皆臂懸白布。
冥冥之中,
似乎還能聽見大行皇帝出征前所喊的那聲:
“若戰死,司徒家當死萬人前!”
………
望江東岸,玉都城內,新皇司徒毅攜一眾新朝文武開始大肆慶賀宴飲,明眼人卻發現,宴會上,不見野人,但明眼人就算發現了,也不會當面去問,反而愈加歡樂地和君主一起慶祝那位司徒家鳳雛的落幕。
玉都城外,
野人王苟莫離跪伏在一張供桌前。
桌上只擺著一個果盤,一個冷菜盤,外加一壺酒,兩根半耷拉的香燭,可以說相當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