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因為那邊在打仗,所以御書房裡掛著的是三晉地圖。
燕皇固然不會對前線的靖南侯指手畫腳,但身為帝王,不可能真的不去關心前線戰局。
太子伸手指了指歷天城和曲賀城的位置,
道:
“父皇,依兒臣所見,三晉之地,真正之樞紐,在於三城和三關。
三城,指的是曲賀城,歷天城和穎都城,三關,則指的是南門關,鎮南關和雪海關。”
南門關,就是當年鎮北侯靖南侯率軍入晉晉皇自開家門的那個關口,南門關外,則是乾楚晉三國交界處的一眾小國。
鎮南關則是原本司徒家所營造的,專門對付楚國的關口,稱不上是雄關,因為原本司徒家和楚國是不接壤的,只不過後來隨著楚國不斷地擴張,這才接了上去,近些年雙方邊境頻頻發生小摩擦小戰事,所以這鎮南關,也就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三城先不說,先說這三關。父皇,南門關外小國林立,昔日鎮北侯靖南侯率軍從此間而過,聞人家卻不得絲毫音訊,足以可見這些小國之間情況之複雜。
此地,當以心思縝密之將鎮守,一則,守住晉地南大門,二則,可行分化瓦解這些小國之用。
虞氏前例在前,成親王在後,我大燕對這些國中貴戚本就誠意十足,幾年經營下來,大可取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
鎮南關,現在應該在楚人手中,兒臣建議待得戰事收尾之際,應順勢將鎮南關收回,不留餘尾,當命一穩健之宿將鎮守,提防楚人。
而這雪海關,乃三關之首,干係重大,雪原野人經此一役,必然元氣大傷,但雪原苦寒,又茫茫之大,野人絕不會放棄再次經略南下的野望。
故而,於雪海關處,將命一驍勇善戰之將鎮守,我大燕這些年來如何對付蠻人的話,當以此為例,去削減野人。”
說到這裡,太子頓了頓,繼續續道:
“三關在手,則晉地之大門則在我大燕掌握之中,接下來,這三城,乃是晉地治理之關鍵。
曲賀城、歷天城,以及這兩座城下屬州郡府縣,當一改先前定製,取文武並濟之陳例。”
聽到這裡,在座的不少大臣都微微頷首,顯然是同意的。
先前將各地交給軍頭子去鎮守,那是無奈之舉,畢竟,對於初佔之新地,當以維穩為主,且還需要擔心赫連家聞人家餘毒反覆,且軍頭駐軍兼管地方,也能緩解朝廷押解錢糧的壓力。
但如今既然要打算好好治理,將新晉之地納入大燕版圖,自然需要配上文官。
有些話,這些大臣來說,不是那麼方便,因為燕國和乾國不同,文官對武將,不佔上風。
文武並治,這相當於是在分武將的權,這話,也就只有太子來說,最為合適。
緊接著,
太子又面向燕皇,
道:
“對此文武並治,兒臣還有一想法,還請父皇斧正。”
“說。”
“兒臣認為,若想最快實現對晉地之治,文武方面,尤其是文事方面,當以新法來做。
上至郡守、下至縣令主簿,都當配雙位,燕地官員一位,為主,再配以晉地出身官員一位,為輔。
吸納晉人為官為吏,可使得晉地快速安定,且明年開始,晉地各級科舉,當同大燕一致。
明年春闈,晉地士子可憑當地宗老官員舉薦,賜同舉人出身,參與春闈,榜分兩榜,以保證冊錄晉人士子之數。”
若是此時鄭將軍在御書房裡,估計會對太子殿下的陳略感到無比震驚,甚至還會忍不住鼓掌讚賞。
因為這些措施,鄭將軍都耳熟,而且,在他所熟悉的歷史之中,都被驗證過。
前者是滿清入關後的政策,後者是明朝那會兒時的南北榜。
說白了,就是將蛋糕分出去,吸納晉地人才、大族、世家進入燕國統治體系,給予這些人上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