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局勢,瞬間被切了個稀爛,野人本就混亂的建制,因為這九路兵馬的刺入,徹底崩潰。
如果說,一開始,野人勇士對於這主動迎擊而來的燕軍還抱著一種獵奇和瞧不起的心態的話,那麼漸漸的,越來越多的野人開始發現,自己所面對的燕人,有問題!
冷兵器時代,武器裝備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人。
他們的整齊有序,他們的分工協調,他們的穿刺穿刺再穿刺,讓面對他們的野人,有些束手無策。
廝殺時,野人發現自己的勇敢,抵不過人家一記馬刀直接砍向你的要害;
你的無畏,也攔不住人家於戰馬上一箭洞穿你的脖頸。
比士氣?
誰怕誰?
於鎮北軍而言,上次望江之戰的慘白,雖說損傷最大的是左路軍,但他鎮北軍也失去了一位總兵,玉盤城下更是戰死數千袍澤。
這個仇,不能不報。
于靖南軍而言,自家侯爺此時正帶著大家衝殺,咱總不能給自家侯爺丟臉,不管如何,表現得絕對不能比那鎮北軍差。
對於野人的將領以及頭人們而言,雙方大軍剛剛衝撞在一起時,他們還沒覺得有什麼,不管如何,想要贏得勝利,總得經過一番拼殺才行,他燕人,畢竟也不是泥捏的。
但等到廝殺僵持了一段時間後,這些將領們也懵了。
野人已經完全成了各自為戰的狀態,將領和頭人能指揮的,也就身邊幾百號人,但你能看見,四面八方,都是燕人的騎兵在穿梭。
一個人,在平野的戰場上,他所能看到的距離,其實也就這麼大,畢竟這個世界上能夠真正開上帝視角的人,還不存在。
他們不清楚整體上是個什麼情況,他們只覺得,自己身邊的燕人怎麼就這麼多。
前後左右,全是燕人。
這種混亂的場面持續下去之後,使得野人各部開始不斷地脫離原本的方向,因為失去指揮系統也相當於是失去了方向感。
就像是原本握緊的拳頭,五根手指,開始慢慢地伸展開。
燕軍的犀利切割,野人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畢竟不是數千騎規模的對撞,雙方加起來,已經投入了超過二十萬兵力,哪怕有幾個地方,野人將領率領麾下打得很英勇效果也很好,但於全域性而言,卻根本無法阻止其崩盤。
和野人的混亂不同,燕軍在完成第一輪切割穿透之後,很快就又調轉方向,選擇下一個點,繼續進行穿鑿。
這本該是騎兵對步兵方陣時所用的方式,但此時,卻被用來對付野人的騎兵。
當初,
野人大軍就是仗著燕國左路軍成分混雜呼應不便的漏洞,完成在瞭望江岸邊對左路軍的衝擊;
如今,
燕國真正的精銳在靖南侯的率領下,正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比素質?
比軍紀?
比素養?
比經驗?
比配合?
來,
比!
這兩支軍隊,曾經面對雙倍於自己的敵人時,十日間轉戰千里將三晉騎士的驕傲擊垮!
你野人,
又算得了什麼東西?
晉國還在時,
你被晉人騎兵欺負成什麼樣子了自己心裡沒點數?
這是一種發自骨子裡的瞧不起,但偏偏上次居然還輸給了他們一次,所以這種憋屈,可以說是百倍地積壓在胸。
此時,終於得以去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