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體鍛課叫她出來,就是想跟她好好談談,如果她能認真給我一個答覆的話,我絕對不會殺她。”兇手如是說。
“她告訴我,她已經有其他男人了。她說她對我從來都沒有認真過。就連我為她花的那些錢,她也說都是我自願的,她從來沒有問我要過這筆錢,所以現在她也沒有義務還給我。”
“她說如果我再不滾的話……她用的是‘滾’這個字,她會立刻找他的男人,來打我。當時我朋友也都在邊上,都看到我被她罵得狗血淋頭的樣子。我也有自尊,所以我就拉住了她,然後……”
“我現在也特別後悔,是我的一時衝動,毀了兩個家庭。我今後……一定會用我的餘生去補償她的家人,如果我還有這個機會的話。”
由於兇手的自白情真意切,再加上收了好處的媒體刻意傾斜,很快就引來了一片同情唏噓聲。
“挺帥的一個孩子啊,真是衝動了。”
“是啊,要不是被逼急了,誰會無緣無故的去殺人呢?”
“這個案子也給女孩子敲響了警鐘,絕對不要隨便玩弄男人的感情。”
同樣一件事情,採用兩種不同的表達,所能引起的觀感也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無辜的女孩,由於拒絕示愛被殺,和一個玩弄男人的浪女,騙得人錢財兩空後被殺,輿論導向自然是翻天覆地。
有很多讀到報紙的男人,也曾經遇到過貌似清純,實則如同無底洞般的女人;也有很多女人,自己的男友曾經被類似的女人勾引。所以這些有過相同遭遇的男男女女,立刻義憤填膺的代入自身,自發唾罵著他們腦海中的“綠茶女”。
兇手的家人這樣做,只是為了幫兒子減輕責任,無可厚非。畢竟受害者本人的過錯越大,對加害者的定罪也就會相應調整。但可悲的是,那些圍觀群眾卻自願推波助瀾,將一個已經遇害的女孩,用輿論的刀,再次殺死了一次。
尹喬的家人一次都沒有發過聲。看樣子,他們已經預設了那些轉賬單據是真,而他們也同樣拿不出任何的退款憑證。單是這一點,他們就註定在這場輿論風波中徹底的處於下風。
而這場由一方沉默,所促成單方炮製出的“真相”,也足夠眾人對尹喬的死因,蓋棺定論了。
……
此外,幾名駐守在學院的捕快,也繼續展開過一番連帶責任調查。
兇手的幾個朋友,雖然並非主犯,但他們在目睹同伴殺人後,不但不及時報案,反而協助他棄屍,同樣被定上了一個“同犯”的罪名。如今他們也被各自收監,等待著日後的宣判。
那位體鍛課導師,他耽誤了最寶貴的救援時間,但他的疏忽,還夠不上承擔刑事責任,最多就是會揹負一些社會的道德譴責。不過現在由於尹喬的“受害者有罪論”,或許他連這些指責,也可以免去大半了。
此外,捕快在調查後發現,尹喬的玉簡上,有好幾條來自俞麗妍的未接傳訊。時間大約就在她被害前後。
順著這條線索,他們再繼續調查俞麗妍的通訊記錄。可以看到,那天晚上她連續聯絡尹喬後,又聯絡了自己的家人,還有另外一通,卻是傳給體鍛課導師的。
俞麗妍解釋說,室友夜不歸宿,她很擔心,所以才會不停的向她發通話申請。後來因為一直聯絡不上尹喬,自己想過求助宿管,但又考慮到,萬一尹喬只是去和其他男生約會,打算在外面過夜,驚動宿管會給她造成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她只能詢問家人,是否應該如實報告宿管。
當時家人建議她,如果不知道尹喬的確切行蹤,就不要貿然幫她圓謊。“萬一到時候她出了什麼事,你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一聽說尹喬有可能出事,自己就更慌了。想到放學之後就再也沒見過她,於是想先詢問一下體鍛課導師,瞭解她下課時是否有按時報道。
家人和導師都分別證實了她的說法,但通訊記錄不同於文字訊息,是無法還原的。所以那幾通聯絡究竟交流了什麼,就只有他們幾個才知道了。
還有室友悄悄告訴捕快,查寢之前看到俞麗妍出去過一趟,沒說要去哪裡,直到熄燈的時候也沒看到她。後來自己就睡覺了,不知道她是什麼時辰回來的。
俞麗妍解釋說,她是去找尹喬的。“必須要確認她的安全才能放心。”
這些話聽上去,似乎都說得通,但總讓人覺得有哪裡不對。
後來,經過捕快連日的調查,證實俞麗妍和兇手,以及他的幾個朋友都素不相識,之前也沒有任何接觸,可以排除串通作案。至此,俞麗妍的共犯嫌疑就算是正式解除了。但在其他同學眼裡,她和這個案子的牽扯,恐怕是一輩子都洗不掉了。
尹喬出殯的時候,大家都來送她,俞麗妍卻沒有出現,據說她已經哭到崩潰,被父母暫時接回家休息了。這更加引起了眾人的議論紛紛。
沒過多久,報紙上開始出現了新一波的採訪,全部都是針對“小有名氣的少女模特”俞麗妍的。
她的家人接她回家後,僅僅讓她休息了幾天,就開始瘋狂的聯絡各家媒體,讓女兒接受採訪炒作。
這種尋常人避之不及的事,落到他們身上,卻成為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他們看來,黑紅也是紅,難得被捲進熱點事件,只要能提高知名度,無所謂圍繞在女兒身邊的,是讚譽還是醜聞。
那段時間,他們來者不拒,什麼小報社的採訪都接,誓要榨乾女兒閨蜜的最後一滴血。
俞麗妍每次上採訪都會哭,她哭得甚至連她以前在學院的好朋友看到都不忍心了,但她的家人卻沒有一絲憐憫,依舊是一次次在鏡頭前撕開她的傷口。
“尹喬是否跟你說過,有人在糾纏她?”記者檢視著手中的稿子,發問道。
“沒有……”俞麗妍抹了抹眼淚,“她的性格就是不喜歡麻煩別人,什麼事都會一個人承擔……如果我早知道的話,我一定會保護她的……”
每次說到最後,她總會痛哭失聲。
同樣的問題回答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讓她哭泣的時間點都是相似的,群眾從最初的關切,已經逐漸發展到了厭煩。但不管怎麼說,俞麗妍這一次的關注度,確實是大幅度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