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功不可沒啊!
時陌心裡面暗暗說道。
白起這個殺神最著名的戰役太多了,可不僅僅是長平之戰,這廝還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呢,那可是楚國的國都啊!
屈原就是因為這事才悲憤自殺的。
此後楚國直接遷都了。
不僅如此,白起這廝用的還是水攻。
於是又死了幾十萬人。
楚國人可以說恨不得吃了白起。
白起擊潰過六國聯軍。
像什麼齊國,魏國之流,都被白起坑殺過士兵。
白起應當是整個世界歷史上屠殺士兵最多的人。
注意,這個最多指的是人家自己打敗對方然後坑殺,換而言之,殺得是自己親自俘虜計程車兵,可不是像**集中營那樣的。
另外,白起殺的都是正規軍,正兒八經計程車兵,可不是百姓。
所以請別把那些屠殺老百姓的渣渣和白起比。
那太掉價了。
“並且,趙國的趙括終究太年輕了,經驗不足,並且趙國缺糧。”張良思考了一下,然後補充了一句。
“年輕?”老人失笑。
“打仗可和年輕沒有什麼關係,你可知道……”老人眼睛冒出一絲精光,然後低聲道。
“那趙括可是和白起打得難捨難分?”
張良一驚,他還真不知道。
事實上,這個時代,或者說整個華夏古代都對於戰爭過程都只提一兩句。
都不會詳細記在的。
因為,這是不傳之秘。
得保密。
兵法這玩意可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
須知,這玩意和孔孟論語不一樣。
論語讀多了,最多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噹噹君子,或者做個有操守的大臣。
可是兵書這玩意真要被人學會了,那可真不得了。
搞不好翻天了呢?
而且這個時代訊息什麼的都傳遞的慢。
這等軍事機密更是需要保密的。
戰果戰況什麼的基本上都會被戰勝國惡意的擴大。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秦國的史書裡面從來不記錄自己軍隊的敗亡史料。
秦國史官只記錄自己國家勝利。
所以張良只知道長平之戰趙括輸得很慘,卻不知道趙括居然和白起打得難捨難分。
“當時主帥一開始是廉頗,但是廉頗打仗不如白起靈活,再加上趙國本就不如秦國,軍隊數量也少了幾萬,於是廉頗就一直守,但是趙國的糧草卻不多了,再這樣下去,不用打,趙國也得亡國。”老人眯著眼睛,好似回憶。
“當時的趙國本沒有想到會這樣,會變成一場持久戰,対持戰,所以毫無準備,再加上廉頗的誤判,讓趙國失去了先機,處於被動,幾次交戰趙國又都是失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