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雪漫視,萬里冰封。/p
秋剛至,地處雪國最北的欄鎮已早早的下過了雪,呈現世人眼中銀裝素裹的模樣。可是在當地人看來,這裡的雪白的不夠鮮活,帶些幹滯,就像他們為活而建的居房,厚實之餘,毫無生氣。放眼望去,只有一間名為天澤勤的小院還算別緻,只不過這間帶著籬笆和石屏的小院也只有兩間矮房——一間住房,一間書房。/p
小院獨有的外貌在鎮上顯得有些孤傲,只是做為鎮上唯一的私塾,便成了當地人眼裡的理所當然,這樣才能體現讀書人該有的氣質。可惜的是塾師在幾年前不告而別,私塾的名頭也就名存實亡,好在裡面還住著一位他的學生,未曾讓欄鎮絕了朗朗之聲。/p
……/p
夜色尚未退去的慕曉時分,天澤勤小院的住房中走出一個身穿厚襖的清瘦少年,看到小院淹沒在昨晚的那場大雪之中,他的臉上露出一絲愁容,在嘆了一口氣後,從房內拿來一把鐵鍬;舉步維艱地來到門口,吃力地推開那道只能防狗不能防人的院門。/p
正如少年瘦弱的身骨,力氣也不見得有多少,鐵鍬揮動了沒幾下,就是一幅氣喘吁吁的模樣。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趕在天明之前,清理出了一條足人通行的走道,然後來到書房,開始每天的早課。/p
相較於小院的簡陋,書房算的上精緻。進入房內可以看到一對立柱,柱上掛著一副對聯:至樂無聲惟孝悌,太美有味是讀書。書房的左右兩邊還各擺放著一排書架,從標識上可以知道這裡的藏書包羅永珍,從歷史到經學,應有盡有。/p
少年站在左邊的書架前,取出一本早些日子研讀過的《孔學》,在復學一次之後,又從書架上拿來一本未曾看過的《德經》。/p
溫故可以知新,卻不能解疑答惑,夫子不在,書房的藏書便成了少年的無言之師。/p
也許是今日所學之理太過深奧,少年頻繁的來往於書架和桌案之間,直到一次起身時不小心撞到了桌角,但他沒有去搓揉讓自己痛的無法挪步的膝蓋,反而看著空空如也的書房上席怔怔出神,腦中回想起那個總是穿著麻布青衫、做事循規蹈矩的夫子的教誨:“學海無崖,切忌見小利而欲速。”/p
夫子言訓,仿若昨日。/p
回過神的少年臉上露著苦笑,搖著頭,心緒低落地合上了《德經》,然後抽出原本放在書本中段的書籤,重新夾在首頁。/p
年少難免重得失,只是夫子規定,晨起讀寫二事,缺一不可。/p
少年深吸一口氣,拿出紙筆,開始練字。/p
只見他二指單鉤提筆。書寫時,時而枕腕,時而懸腕。筆畫之間,或起伏於鋒杪,或衄挫於毫芒。所書之字,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p
隨著行雲流水般的一筆筆落下,面前的紙上不出多時就被寫的滿滿當當。雖然所書之字形態各異,筆法也各不相同,但仔細看來,紙上寫的都是同一個字。少年這麼做,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牢記字意,直到心中瞭然確斯,才會另寫它字。/p
時間在專注中飛快流失,少年收筆時已近晌午。正當他起身離開時,一個巴掌大的、刻有六芒星圖案的鐵盒從懷中掉了出來。/p
看到鐵盒,少年惘然若失。腦中滿滿的都是三年前的今天——那個可能未必下著雨的清晨。從那以後,小院不見青衫,徒留兩物以追思——一個鐵盒,一本殘書。/p
睹物思人,往事、心事愁滿心頭。/p
“大欄貧瘠,生活不易,勉強度日的您為何要將學生拉扯帶大。雖然您告訴學生那是天意,是一道光讓您在冰天雪地中拾到還是襁褓的學生。這等說辭,學生權當是在寬慰。”/p
“學生不解自己之名為何如此土氣,您卻告訴學生之名取自聖人之言: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p
“學生疲懶,不思上進,您持尺為學生立行,告誡學生人生道路的步子不用邁的太大,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好,要做一個“有方”的人。“/p
“您可知道,學生偷嘗過那瓶被您珍藏的烈刀,為何如此辛辣之物您卻說是天下至美之物。”/p
“醉酒那天,您曾說過學生是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那您為什麼不告而別,一走就是三年……”/p
“您現在過的好嗎……”/p
一別就是三年,再次想起,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只是思憶之情難擋腹鳴催人,書房內出現了一串不合時宜的悶響:“咕……”/p
飢餓讓有方面對現實。/p
只見他左手摸著肚皮,右手按在夫子所留的那個鐵盒上。隨著心意一動,一隻雞腿出現在他手上。/p
三年,有方逐漸明白這個看似樸實無華的鐵盒其實是個寶貝。它擁有自己的空間,能夠裝下很多東西的同時,還能保有物體進入前的性質;也許等到成為玄師的那一天,還能發掘鐵盒更多的功用。/p
如今,鐵盒裡裝滿了“不二老王”的醬香雞腿。/p
雞腿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一連兩隻下肚,有方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然而這種簡單的幸福放在從前只是一種奢望,雖然夫子是鎮上唯一的塾師,但是對於大欄這個常年冰天雪地;能夠有一日三餐用來飽腹就可以滿足的小鎮人來說,讀書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p
能夠擁有現在這樣的生活,多虧夫子留下的那本殘書。/p
殘書只有半本,看似破舊,仔細看的話其實不難發現這本名為《匠師》的殘書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不論是從它如枯槁一般的紙張,還是書上那對於一般人來說顯得有些陌生的文字,都可以看出殘書不是這個年代的產物。令人有所期待的是這本匠書會在每完成一次基礎製作之後自我計數。/p
有方開始以為這本殘舊的《匠師》也是個寶貝,直到在完成幾千次基礎製作之後才發現它跟市面上流傳廣泛的《匠師》並無區別。/p
自從有方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匠藝技巧,日子就變得不再捉襟見肘,同時還讓他明白了一個真理:要想生活過的去,品晶不可缺。畢竟,一等品晶十個腿,二等品晶千個腿……/p
為了以後的生活每天都有雞腿相伴,有方拿出匠書,備好匠筆,開始了一天的活計。/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