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因為自己賠了錢心中感到確實有愧,在張母嘮嘮叨叨的抱怨或者同自己爭吵的時候,張父還能夠做到默默接受。
但是隨著張母越來越頻繁的抱怨以及越來越激烈的言辭,張父心中的不滿與怨氣也被慢慢勾起來了。
本來就是賠了錢心中不好受,還有人日日戳自己的痛處,那種滋味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漸漸地,在張母埋怨自己的時候,張父不再一聲不響的默默接受了,而是反唇相譏。
這樣一來,張母一個人的獨角戲變成了兩個人你來我往的一臺戲,自然而然的,張母一個人的抱怨也就演變成了兩個人的爭吵。
張父股市賠錢自然是夫妻間最大的矛盾,但是隨著爭吵的升級,兩人之間一些潛在的矛盾也慢慢爆發出來。
什麼你以前對我父母不好,什麼你那個時候對我兄弟不友善,什麼你以前兇過我對我吹鬍子瞪眼睛,什麼你那個時候老是大嗓門害的鄰里街坊都對家裡有意見……
等等的事情,翻起舊賬來自然是數不勝數、不勝列舉。
原主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都是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上來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她大概能考一個國內的知名大學。
但是因為整日整日的處於這種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家裡整天都是烏煙瘴氣的爭吵,父母之間每天都是劍拔弩張、爭鋒相對。
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應該盡到的責任。每日只顧得上互相找茬,完全忘記了照顧張婷的感受,忘記了她的學習需要一個安安靜靜的環境。
於是,在這樣惡劣的家庭環境下,張婷的成績一落千丈,到高考的時候,發揮嚴重失常,只堪堪夠得上一本的分數線,和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學相差甚遠。
在張婷因為高考失利情緒低落臨近崩潰點的時候,她的父母不但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有自己的責任,反而將張婷的發揮失常全都怪罪到張婷自己身上。
父母間的矛盾像是出現了一個新的轉移點,他們便迫不及待的開始針對這個新轉移點,開足馬力、全力進攻。
可那時的張婷不過只有十七歲,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
本來因為高考失利,心中的負面情緒已經爆棚了,整個人已經瀕臨絕望了,再加上父母整日整日的責怪和埋怨,她漸漸不堪重負。
最後,年幼的心靈再也承受不住過重的負荷了,在某個父母都不在的安靜夜晚,張婷從自家窗戶中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蒔蘿來到原主身體中的時間點,是張婷十四歲剛上高一那年。
這個時候,父母之間的矛盾已然十分激烈了。
而張婷剛剛結束中考,以全校第三的成績被保送至本校高中部的特優班。
初升高的暑假,沒有作業沒有補習班,一家人本來興致勃勃的計劃著一起出遊。
然而在出遊前一天,因為父母之間的一場爭吵,出遊計劃徹底泡湯。
張婷哭著跑回了自己的房間,矇頭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