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這場大火,不止重創了朱元璋的大軍,還斷絕了李傕的退路。
剛才李傕是在情急之下做的決定,可事情發生了,李傕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李傕也是個人物,他現在只能選擇站著死,因為就是跪著朱元璋也不會放過他。
“先生,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留下來,就是為了害我嗎?”
李儒:“我這一生中只需要有一個主公,那就是我的岳丈。”
“這跟先生留在這裡有什麼關係?”
“我怕我離開之後,這個念頭會動搖,我做了太多的壞事,是該死的時候了。”
其實李儒的為人不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盡一個謀士的本分,他想當個好人,但亂世之中好人都是先死的,所以他選擇當壞人、
既然當了壞人,李儒就不會手軟,但這不代表李儒就不後悔不愧疚,他會經常做噩夢,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
“如果都像先生這麼想?我早就該死了。”李傕自嘲道。
“...”
這場大火對趙括和幾個董家子弟來說,就是最好的屏障,可以讓他們悄無聲息地離開長安。
董瑞:“趙統領,我們真的要離開嗎?”
“怎麼你還捨不得?”
“我捨不得離開文優先生。”
“真想不到,董卓會有你這樣的兒子,小子你記得,每個人都會有他的選擇,你能做的只有尊重,生死離別悲歡離合,都不是外人可以控制的。”趙括對董瑞刮目相看,所以他才會說這麼多。
這幾個董家子弟跟著趙括走了,離開了長安不代表安全了,到了青州才是真的安全,這條路還挺遠呢?
兩天後,這場大火才真的熄滅,長安城的底蘊也隨著這場大火煙消雲散了。
這不是朱元璋想要的,所以他很憤怒,他親自帶人攻打宮門。
三天之後,朱元璋奪下了長安宮城,走在大殿之上,就看見了李傕和李儒這兩個人。
李儒站在大殿的最左面,李傕站在大殿的最右面,就像是董卓在位的時候一樣。
人之將死,重溫一下回憶嗎?李傕對董卓也是忠心耿耿,直到董卓死了,他才敢做逆反之事。
此時此刻,他真是真心的,站在朱元璋身後的郭汜,也心生了一些感概,過去了是過去了,但他永遠都不會忘。
朱元璋:“兩位是在等我嗎?”
“你來了,比我想象的要慢。”李傕諷刺道。
“你訓練的兵馬還不錯。”
“朱元璋,你早晚會步入我的後塵。”
朱元璋已經不想跟李傕說話了,他現在眼中只有一人。
“文優先生,只要你歸降於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就是你的,就像是你如今站的那個位置一樣。”朱元璋向前走去,一邊走著還一邊招攬李儒。
長安城已經變成一片廢墟了,他不能再放過了李儒了,朱元璋現在很需要一個謀士,一個可以幫他謀奪天下的文臣。
李儒不為所動,朱元璋說的這些,他早就經歷過了。
“謝將軍抬愛,現在儒只求一死。”
“死有那麼好嗎?活著才可以實現心中的抱負。”朱元璋站在了李儒的身邊。
李儒:“我不知道將軍心中的抱負是什麼?但我知道我心中的抱負是什麼?他永遠都不會實現了。”
朱元璋慢慢的走了上去,上面是一座龍椅,是很久很久之前,就留在那的一把椅子。
朱元璋慢慢的坐了上去,他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