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潘閭可以肯定,陳登是個人才。
他的這一套說辭,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說出來的。
可惜他找錯人了,潘閭不喜歡被動。
等待妥協,恰恰都是被動的表現,潘閭非常的牴觸。
“元龍,我可以這麼叫你嗎?”
“當然。”
“我很欣賞你,但我註定要讓你失望了,我會繼續發兵,你回去的路上小心一點。
還有不要去曹操那邊,他的手段比我要狠。”
陳登還以為自己穩超勝券,沒曾想到了是這麼一出。
“潘大人,你為何執意發兵呢?”
“你說的那些都對,但你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
“願聞其詳。”陳登誠心請教。
他真的想知道,潘閭的見解。
潘閭:“兩年之後我也許會得到徐州,可勢必會比現在更加艱難,曹操手握兗州,你覺得到時候他會放棄徐州嗎?”
“可大人現在發兵,兩年之後曹操也不會放棄徐州的。
曹操與大人之間,註定是一山不容二虎。”
陳登是真的想雙方止戈,所以他表現的非常急切。
跟剛進來的樣子完全不同,“曹操是我的勁敵,我不想其中會有什麼變數,陶謙的存在就是最大的變數。
破船還有三千釘呢?即使是陶謙死了,他也會留下一些根底的。
我相信這些根底,你會比我更清楚。
兩年後的事,誰都說不準。
我寧可用兩年的時間,經營我奪下的土地,收攏地方的民心,那樣才最實在。”
潘閭說了很多,但在陳登看來就是,潘閭不會罷手。
他失敗了,他第一次失敗。
雖然敗在潘閭的手裡不丟人,但陳登的心裡還是空牢牢的。
他突然發現自己有點坐井觀天了,徐州太安逸了。
安逸的讓他覺得,一切都應該是順理成章。
潘閭今天,真是給了他一個教訓。
但陳登還想說一句話,“我陳家日後,必以潘大人馬首是瞻。”
“我很好奇,你陳家為什麼不選擇曹操?
曹大哥現在雖然不如我,但也差不到哪裡去吧!
他手握兗州,我手握青州。
他的那些個問題,對他來說只要花時間,就可以解決的。”
陳登:“如果論出身,曹操的確大人更適合我們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