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013章 異動(六)驚覺

第013章 異動(六)驚覺 (第1/2頁)

「示弱」二字宛如一道驚雷,劈開了高務實心中的烏雲,照亮了方才一直籠罩在心頭的陰霾。

居然忘了這一茬!

其實,高務實不是不知道兵法中「示敵以弱」的用法,只是他這些年來鬥倒的物件幾乎都是男人——假如宦官也姑且按男人來算的話。因此,他在設身處地去代入對手思維的時候,即便會模擬對手「示弱」的情況,但其具體示弱的手段,也不可能是哭哭啼啼中下跪請罪。

頂尖政客在權力鬥爭中往往都是異常理智的,因為不夠理智的政客早就死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了。後世某些所謂皿煮國家透過選票政治,將一個可能完全沒有政治鬥爭經驗的候選人直接送上權力巔峰的事,在中國歷史中幾乎不存在——除了新君繼位。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代權力鬥爭中的官場老油條們極少會出現政治幼稚病,但在後世某些自稱皿煮的票選政治環境中卻常有發生。[比如但凡看過本書,尹卡卡都不會鬧前些天的國際笑話。順便說一句,據說全小將當年搞西比西比政變之前,把高平陵之變都研究爛了,笑死。]

當然,可能也有人會說,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指洛水為誓,那位之前看起來一直都很聰明的曹爽大將軍怎麼就犯了幼稚病,聽信了司馬懿的狗屁呢?這不就推翻了之前的說法嗎?

並沒有,因為曹爽雖然既聰明也有手段,但在此前卻幾乎沒有經歷過挫折,或者說幾乎沒有處於權力劣勢時的經歷,而這種情況乍一出現,面對的就是這種天翻地覆的大事,他做出錯誤決定自然也不稀奇。

而且不要忘了,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中即便有過,也顯然並不著名,所以對於曹爽而言,他缺乏歷史經驗作為參考,只能自己拿命試了——於是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教訓。

等到了此時此刻,高務實與其這些年鬥爭的對手,無論敵我都有著足夠多的歷史案例作為參考,雙方的政治幼稚病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倘若總結一下,張居正當年的失敗是因為他想螳螂捕蟬,結果高務實是個開掛的,輕輕鬆鬆玩了一把黃雀在後,於是偷襲得手,一舉將歷史上高拱的下場當做迴旋鏢發給了張居正,從此奠定了「實學改革」三十年的穩定大局。如果說張居正敗在哪,顯然不是敗在政治幼稚病,只是敗在對手之中有人開掛。

此後馮保也好,張鯨、張誠等人也罷,這些宦官因為權力來源上的先天缺陷,高務實都能相對簡單地透過引導皇帝,借君權一用,輕而易舉地將之打倒。

他們相比張居正來說,多少就有些政治幼稚病了,主要是幼稚在沒有看清一件事:他們的權力全然來自於皇帝,而高務實權力的基礎卻是朝廷政治這個體制所賦予的(六首狀元出身,按照制度升遷,然後再以自己與皇帝的私人情誼來進行重點加固。

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們試圖與高務實比寵信,就好比瘸子要和博爾特賽跑,而且博爾特還TM全力以赴,那他們不輸才是見了鬼。

相對比而言,申時行、王錫爵等人的水平又明顯回到了「政治老油條」的標準之上。別看申時行、王錫爵搭檔多年也沒能遏制住實學派逐步強大的勢頭,其實那是因為高務實靠著穿越者的特殊能力創造了大勢,申時行等人才實在無力扭轉。

如果認真比對,就會發現申時行能坐穩首輔那麼多年絕非幸至。一方面固然是高務實自問資歷不足以取代,因此並不急於推翻他們,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方始終保持謹慎,出手之時並不是孤注一擲,而是留有餘地,所以高務實才沒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最終申時行等人是因為自己出手冒失而失敗的嗎?並不是。他們最終的失敗是因為手下人見局勢越來越不利於心學派,操切之下失去了定力,於是被抓到小辮子,然後才被高

務實明裡暗裡的手段全用上,最終牽連到申、王二人,迫使他們不得不請辭。

在這個過程中,最為謹慎的申時行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沒有明顯的破綻,而王錫爵也是因為自身已經久病纏身,只能寄希望於最後賭一把,於是才會被牽連上。總之如果要定性,王錫爵或許可算是默許手下人動手,是「知情不報」,而申時行頂多只能算是御下不力,應該「負領導責任」。

如果申時行臉皮厚點,在最後時刻與王錫爵割袍斷義,他甚至很有可能自保成功,雖然看起來有些狼狽,但仍能死賴在首輔位置上不走。

好在,申時行還真是個要臉的,同時也可能確實失去了繼續壓制實學派,壓制高務實的信心,因此萬念俱灰,乾脆放棄治療,堅辭求去。

這,才是政治老油條們的水平。如果用孫子的話說,那就是在政治鬥爭中,要堅持做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而當鬥爭已然決出勝負,則要果斷認輸離場,讓對方失去繼續打擊你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當初高拱差人查徐華亭家的田產,最後蘇州知府蔡國熙要堅查到底,為什麼高拱會喊停?

真以為高拱很在乎輿論壓力麼?他當時的聖眷已經隆到完全可以無視這些,甚至能把這些人全部打成「徐階同黨」。他之所以喊停,是因為政治鬥爭在這個時代還存在底線,沒有劣化到後來《東林點將錄》時期的模樣,所以作為首輔,讓對方吃點苦頭,也就該點到為止,不能再繼續了。否則,他高拱就會成為黨爭無底線化的罪人。

正因為高務實近些年都是和申時行這一類「大巧若拙」的高手在過招,所以他從根本上忽視了一個只在後宮環境中「鍛鍊」過的貴妃娘娘其實並不懂得太高明權謀的問題,居然從頭到尾都是按照「我有什麼牌」、「她有什麼牌」來考慮,結論自然是「我這牌飛龍騎臉怎麼輸」、「她那牌爛七八糟沒法打」……

最後這事就搞笑了,孟古哲哲這麼一提醒,高務實才發現:好嘛,原來人家打牌不是靠精算,而是憑感覺的!

後宮妃嬪平日裡能面對的正常男人就一個,那就是皇帝,因此她們用來對付皇帝的手段也就很原始:打感情牌。

後世人在後宮劇中總結出來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大法,多少有點故意矮化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口含天憲」的皇帝,後宮妃嬪在「不得干政」的前提下,只有打感情牌才是費效比最高的選擇。

一套手段用久了,就會形成路徑依賴——比如高務實方才的思維模式也算某種路徑依賴。後宮妃嬪出身的鄭貴妃,既然認定高務實是除皇帝之外唯一一個有能力打擊到她的個體,下意識用出感情牌,也就合情合理了。

然而,她和皇帝打感情牌很簡單,因為皇帝確實對她用情極深,可高務實對她半點感情也無,這牌就不那麼好打了。

對她而言,當前唯一的殺手鐧就是女人與男人在這個社會體系中的形象差——男人只能示強,哪怕打腫臉也得裝胖子,否則就會遭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嘲諷與鄙夷;

女人則恰好相反,在理學社會體系之下,女人強勢會遭到各個層面的打擊,但如果示弱賣慘,往往就能反過來激起憐憫和愛護之心。哪怕對方是個無情到極點的人,因為要考慮到社會輿論,多半也只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以示自己是個「仁」人君子。

社會體系一旦形成,不僅會規訓體系下的個人,還會讓人形成思維慣性。例如在這個理學體系之下,男人會自我暗示,不斷地強化「我是強者」的信念,由此又會導致其對待「弱質女流」的兩極化思想:一極是不能容忍女人對其「無禮」,另一極是女人一旦服軟,男人往往就會失去戒心——我是強者嘛,她都服軟了,怎敢再對我有歹意?

然而,理性是男人的長項,感性卻是女人的長項。縱然這個時代的女子因為教育不公,往往不具備與男子一爭短長的學識,但感性不需要理論學習,它會在生活中被女性自然掌握。

因此,在皇帝與群臣整天精算朝政事務的時候,後宮妃嬪只需要把智慧聚焦於搞清楚一件事:皇帝的好惡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妃嬪們會透過觀察、試探等各種手段,發現皇帝性格中的各種角落,寵妃們無一例外不是對皇帝性格瞭如指掌之人,甚至可能比皇帝本人還了解他。

最新小說: 無限徵殖 火影之戰鬥狂潮 鳴威石 軍警無界 電影世界大抽獎 神探蒲松齡:紅玉 火影之淡定人生 黑水屍棺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鬥仙永恆 遊戲王逝去的古國 星際爭霸蟲族之路 謎案追兇 神探蒲松齡:成仙 買宋 無限之量子永生 一覺醒來,孩子三歲[七零] 女配飛升後全員後悔了 好孕小兔穿七零,絕嗣大佬掐腰寵 薄櫻鬼之花水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