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卅四)五大工業區

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卅四)五大工業區 (第1/2頁)

朱翊鈞當然不知道什麼是鐵路,這是很自然的。別說他了,就算是高務實,長期以來也幾乎沒有考慮過建設鐵路這件事,因為他腦子裡的固有觀念是:要搞鐵路,得先有蒸汽動力。

所以,既然現在蒸汽機都還只能在工匠學堂的實驗室裡燒開水,連用於紡織估摸著都還需要一些時間,那麼鐵路、火車什麼的自然沒戲。

然而,前幾天他和一位來自神聖羅馬帝國西里西亞地區的傳教士在閒聊中,忽然因為對方提及當地煤礦使用的石質軌道而靈光乍現,一下子想起來鐵路的起源——這玩意兒並非毫無徵兆出現的,它的前身其實是“有軌馬車”。

正如前文所言,早在16世紀,歐洲的採礦業逐漸興起,隨著運輸量的增加,土質路面已經難以負荷。於是德國人便學習古羅馬的經驗,率先在哈茲煤礦鋪設石質路面,使得馬拉礦車擺脫了泥濘的土路,得以將大量煤炭從礦井運至碼頭。但是這樣做施工量太大,後來便改為只在車輪碾過的地方鋪設兩行石板,也就成了石軌。

至於有軌馬車,可考歷史是在1660年,英國紐卡斯爾附近的煤礦出現了採用木製軌道的馬拉礦車,使得施工更為便利。不過直到此時,這軌道也只是木軌,與“鐵”無關。

百年無話,到了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由於軍需銳減,使得英國鐵價猛跌。礦主為了解決木製軌道容易磨損的問題,趁著鐵價便宜,便將一層鐵皮釘在木軌上,於是出現了世界最早的“鐵軌”。然而,隨著運輸量的增加,蒙鐵皮的木軌還是不堪重負。

又過了五年,到1768年時,英國什羅普郡煤溪谷鐵工廠的老闆,看到廠裡堆積如山的生鐵,既不能賣出去賺錢,又要佔用很多地方,便命人把生鐵澆鑄成鐵板,鋪在工廠的路上,準備等到鐵價上漲時再賣出去。

這位老闆也沒想到,這種板式鐵路竟然在礦區得到推廣應用,後來進一步改制成兩根L型角鐵鐵軌卡住車輪,以供馬拉礦車行駛。

不過,角鐵鐵軌存在容易被煤屑、垃圾填塞的問題。於是又到了1789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威廉·傑索普設計出了凸型鐵軌和外輪緣凸出的鑄鐵車輪,在拉夫堡—萊斯特的馬拉鐵路上得到應用,這就是現代鐵路的雛形。

傑索普後來還發明瞭內輪緣凸出的鑄鐵車輪和鐵路道岔(因為外輪緣凸出需要用緊韌體鎖緊,而內輪緣凸出時,鐵軌自身就能約束車輪位置。),這成為現代鐵路輪軌的標準形式。

當然,道岔系統是經過120年的艱苦探索後發明的,而在木軌時代,車輛要想轉換線路,就只能靠轉車盤。

鐵路後續的發展就和蒸汽機有關了,高務實暫時懶得多想。畢竟蒸汽機同樣也是經過一兩百年一步步發展成熟,最後才能用於火車頭,為車輛提供動力的,現在嘛……還太早了。按他的估計,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的,所以現在不必費神。

那麼事情就轉回到高務實為何忽然想要搞“鐵路”上來了。其實原因並不複雜,就兩條:一是為大明提高運輸能力;二是為產能和質量都快速提高的京華鋼鐵找個新銷路。

運力問題前文已經大致說過,簡而言之:中國在水運基礎方面,即便放眼全球也可謂是天選之國。但即便如此,總歸還是有難以連通之處,這就需要陸路交通來彌補。

是的,只是彌補,只是讓這些地區的陸路可以連線上便利的水運。

這裡說一個絕大多數人可能並未注意到的問題:即便是在21世紀的中國,僅僅一個長江干支流的貨運量甚至就超過全國鐵路貨運量(僅長江干流就超過35億噸,加上支流如漢江、嘉陵江之類,鐵定超過40億噸。

是不是很驚訝?別驚訝,因為這就是前文說中國在水運上可以稱之為天選之國的原因。之所以多數人對水運幾乎毫無感覺,是因為水運相比現代化交通如鐵路、汽車要慢不少。可是慢歸慢,架不住它成本低啊,而且運輸量真是超級超級大啊!

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的繁華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中國得天獨厚的全國水系。

考慮到大明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生產力,高務實當然不可能一開口就要搞“十萬裡鐵路”,那是純純扯犢子。他現在的計劃是,爭取花個十年二十年,將幾個重要礦產區、工業區與它們臨近的通航水系用“有軌馬車”連線起來。

這當然是需要規劃的。首先就是要規劃幾個“國家級”的工業區,以及為它們就近提供主要原材料的地區。

這題比較簡單,畢竟可以抄作業。高務實目前的規劃是五個工業區:京師、瀋陽、蘇松、廣州、武昌。這裡蘇松是兩個府,其他都是一個府或者說府級行政區的大小(主要是江南富庶,地塊分得細。

最新小說: 神奇寶貝之開掛系統 亂入遊戲 穿越之狠心毒醫 重生縱橫二次元 蓋棺定論 妖精的尾巴之往事隨風II 英雄聯盟之最強開掛系統 重生之三國名將譜 天水歸一 木葉之咖啡店主 奧特:數碼之心 麻將兄弟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天堂的末裔 王者超神的小兵 日向家的叛逆 王者大陸爭霸 神祗傳承與域外之敵 頂仙記 忍者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