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隨著氣候變冷,糧食進一步減少,為了生活,這些先民只好帶著家畜到處尋找食物,遊牧,就開始了。但遊牧的收益無法保障,所以時不時就要南下搶劫,要想搶得過農耕民族,就需要加強武力,所以遊牧化的民眾,就成了人人皆能騎兵打仗的好戰士。
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民眾,面臨兩重壓力,一個是氣候變冷造成糧食產量下降,一個是北方遊牧化的民眾南下搶劫。對於他們來說,自身的資源本來就不夠,還有可能被搶走,這該怎麼辦呢?
應對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辦法:第一是改進生產技術增加糧食產量,但迭代生產技術是個長期實踐才會見效的事情。於是人們想到第二種辦法,重新劃分資源,讓少數人吃飽。也就是透過戰爭或統治,讓大多數人少吃多幹,供養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這就是“階級化”。
此外,重新劃分資源還有一種辦法,部分人結成共同體,然後宣佈其他人“非我族類”,再把他們的資源搶過來。這種方法更暴力,更殘酷,衝突更激烈。
這三種方法,常常是組合使用的。比如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們在勞動生產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同時,群體之間、群體內部的衝突也更加頻繁。群體之間,強大的群體會兼併弱小的群體。
群體內部,掌握更多資源的人變成貴族,他們會對下層農人進行剝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掌握資源的貴族會修建豪華的宮殿,組織強大的武裝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人群間的財富和權力分配,越來越不平等,並逐漸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社會結構。普通民眾在下層,統治者在上層,最高統治者在頂端。體現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就是夏、商、周的出現。
公元前2000年左右,氣候乾冷化,夏政權出現。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和公元前1000年左右,商和周相繼出現——問題來了,為什麼就偏偏在這些時期出現了這些政權?
公元前2000年前的全球氣候乾冷化,給中國大地上的先民帶來嚴峻的生存挑戰。原本生活方式相近的各個先民聚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生活在農耕畜牧交界處的北方民眾,走向畜牧化、移動化和武裝化。生活在農耕區腹地的中原民眾,結成維護共同資源的群體,因此才有了夏、商、周這些比較強大的政權出現。
但這並不意味著‘華夏’的概念出現了。直到西周,‘華夏’的概念都還沒有被提出,而且‘誰是華夏,誰不是華夏’也很不明確。周政權的很多盟友都是西部的遊牧部族,甚至周人最初就屬於西戎部落。
既然這樣,‘華夏’概念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就要說到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你聽肯定過吧?大概情節是,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非常昏庸,他寵幸美女褒姒,為博美人一笑,點燃烽火臺,多次戲弄諸侯。
後來,周幽王更是變本加厲,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結果,西方的犬戎攻破西周都城,殺死幽王。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把都城從後世的陝西西安一帶東遷到河南洛陽一帶,開啟了東周歷史。”
劉馨見高務實說到這裡就望著自己,卻不繼續說,沒好氣地道:“這個故事但凡學過一點的歷史的人都知道,我當然聽過了。”
但高務實就是等她這句話,所以大司農笑了笑,然後卻嘆了口氣,道:“可是你或許不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昏君亡國的故事,它其實講述了‘華夏’概念出現的歷史背景。”
“啊?”劉馨吃了一驚,猶疑著問道:“這個故事莫非有什麼問題?”
“我來為簡單回顧一下週政權的崛起過程。周是在渭水流域崛起的,也就是今天的陝西中部。周之所以能滅商,不是因為《封神榜》裡的神人幫助,也不是商朝真的氣數已盡,一碰就散架——你可能聽說過,周滅商的時候,商朝正在大舉對外擴張,主力軍隊都不在國內,是吧?”
“好像是的,不過我忘了在哪看到的了。”
“在哪看的無所謂,但那是事實。”高務實稍稍一攤手,道:“實際上,周的成功,得益於西部武裝族群的支援。其中有一個盟友很重要,那就是姜姓部族,也就是著名的姜子牙助周滅商的歷史背景。
周人最初進入渭水流域,建立大本營,離不開姜姓部族的合作。這個姜姓部族是什麼來頭呢?姜姓是渭水流域的本土勢力,他們與西戎有非常密切關係,甚至有人認為姜姓就出自西戎。
正是因此,周人一直以來都跟姜姓族群保持聯姻,周幽王的王后申氏就屬於姜姓部族。透過聯姻,周人在渭水的地位得以鞏固,並透過分封的方法,把影響力擴充套件到東方。但歷代周天子也時刻警惕著姜姓族群的勢力。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培植新的勢力。
比如周孝王就曾培植非子,讓非子一族替周王養馬,後來還賜給非子‘秦’這塊土地,以及‘嬴’這個姓。這就是秦國和嬴姓的來源。而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之所以廢黜申氏王后,另立褒姒為後,也是為了打壓姜姓的申氏部族,培植新的支援力量。
然而很可惜,這些舉動激怒了姜姓申氏以及他們背後的西戎。最後,申氏勾結西戎中的犬戎人,將周王室和他的臣屬逐出渭水流域,周人從此跟西戎決裂。
周王室東遷後,古代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這段歷史最大的特徵是禮崩樂壞、天下戰亂。這裡有個大問題:為什麼周王室只是遷了都城,立刻就失去了號召力呢?這正是因為,周人失去姜姓等族群的支援,並且惹毛了西戎,所以周天子失去了實際統領諸侯、以及維持天下秩序的力量。
沒有了周王室的控制,乍一看起來,東方各諸侯國更自由了。然而事實上,他們其實變得更緊張了。因為之前周王室與西戎保持良好關係,西戎、北狄這些遊牧部族不會輕舉妄動,但現在遊牧部族的入侵,卻是隨時都會發生的事情。
為了對抗戎、狄的入侵,東方各諸侯開始強調,要團結對抗周邊的遊牧部族。‘華夏’的概念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劉馨愕然半晌,道:“你這些話……幾乎打碎了我的歷史觀。”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nt”、“初次登陸”、“klauszx”的月票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