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曾那邊的確談得差不多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根本不需要多談。
莽應裡現在四面楚歌,整個緬甸就剩一座東籲城還是他的,拿什麼談?本來他還咽不下這口氣,想靠著東籲城的城防硬扛,希望能扛到明軍糧盡而退。
然而這個想法簡直蠢到窒息,因為明軍現在幾乎佔據了整個緬甸,尤其是緬中、緬南平原全在明軍掌握之中,糧食完全可以任由明軍徵用。雖說現在才五月,但緬南的水稻也是一年三熟的,現在正是收割期,怎麼會缺糧?
反倒是東籲城內的存糧不多——其實本來挺多的,但莽應裡北伐加南征一頓操作下來,東籲城裡的糧食也就沒剩多少了,現在看來頂多兩月就要見底。
這個見底是對於緬甸王室、貴族們而言的,民間其實已經差不多見底了,因此在莽應裡還強撐著想要負隅頑抗的時候,東籲城裡發生了一場暴動。
飢餓的暴民們差點衝進王宮之中,王宮衛隊大開殺戒,殺了至少七八百人才勉強維持住了形勢。當時群情洶洶,情況危急,第一個趕到王宮門口的王室要人卑繆候當眾表態,說會給饑民們放糧施粥三日,這才算把局面真正穩住。
經過這檔子事,魂不守舍的莽應裡才真的怕了,認真考慮起大明開出的條件來。
其實也沒啥好考慮的,大明給出的條件在他看來基本等於亡國,不僅自己變成了一具傀儡,而且東籲王朝數十年來的戰果幾乎一朝盡喪。
保住了一半緬北這件事,連莽應裡都覺得十分詭異,總覺得大明這麼做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卑繆候則認為這不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實際上明人是故意留下緬北的給緬甸的。因為明人如果拿下緬北,就只能還給幾個宣慰司,而留在緬甸手中則還可以給他們提供賠償——好處明人拿了,強行徵稅之類的壞事全得緬甸去做,簡直無恥到了極點。
不過這樣倒也可以說明大明的立場很清晰:我只要錢財,不要這塊會反過來給我增加負擔的土地。
此時莽應裡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能保留王位,他至少還能活下去,並且依舊是金樓白象王,而倘若跟明人談崩,那就一切都完了,皇圖霸業一場空不說,連小命都保不住。
怎麼選?沒得選。
擔心夜長夢多的莽應裡依舊如原先一般“果斷”,立刻派人去和劉世曾約定次日簽約,但他提了個條件:讓劉世曾親自入城簽約。
他本以為文官膽小,劉世曾說不定不敢來,然而事實是劉世曾果斷地答應了——反正緬甸依舊是砧板上的肉,他不相信莽應裡此時敢對他有任何無禮的舉動,更別說殺他了。
因為殺他對莽應裡毫無益處,純粹是找死的舉動,黃芷汀部一百多門大炮擺在城外,不是沒法開炮,只是朝廷的戰略限制讓她不能開炮而已,如果莽應裡非要一心求死,這些大炮隨時可以“表態”。
次日一早,劉世曾象徵性的把軍隊指揮權交給黃芷汀,自己僅帶了兩百撫標入城,與莽應裡簽訂和約。
不出劉世曾所料,莽應里根本不敢對他有任何無禮,開口“天朝”,閉口“上國”,其對大明的態度,比起此前根本不把雲南撫臣的“曉諭”放在眼裡的模樣大相徑庭。
這份和約很長,按照高務實給出的格式,一共有十九款、三十七條。具體條款就不必細說了,反正就是高務實和朱翊鈞談話的高度完善版。
大體上來說,除了對緬甸政治、經濟的一些控制之外,就是對其軍事力量的嚴格限制等等。
另外就是分割:緬東的蘭納劃給暹羅;緬南的勃固王朝“復國”並再次成立“大古剌宣慰司”;緬北按照高務實畫下的那條線,北邊歸大明幾個宣慰司,南邊由緬甸保留,大明在那條線以北駐軍建立防線,且緬甸不得在緬北地區駐紮超過五千兵力。
勃固王國由夏慕明(阿布拉邦出任國王,但對大明則自稱大古剌宣慰司宣慰使。勃固王國本身只保留一支兩萬人的守備部隊,也就是之前高思廉——現在叫高璉——選剩的起義軍,這支人馬被拆分成七八支,作為“治安軍”分駐各主要城市。
勃固警備軍由高璉出任司令,以勃固王國邀請京華集團提供軍事保護為名駐紮於勃固、大光等處。
高務實認可了他目前三萬兵力的編制,順便還同意在黃芷汀撤軍之前,把遠征軍中的警備軍部分臨時調給他幫忙,用以震懾地方。
黃芷汀則在沒有收到朝廷進一步命令之前暫時留在緬南,負責整編降軍。
這次她的降軍可還不少,緬軍和納黎萱部暹羅軍加在一塊被俘了六七萬,而願意繼續當兵吃糧的竟然超過六萬——主要是這些年打仗打多了,民生經濟凋敝得很,當兵勉強可以吃個飽飯。
不過這批降軍不是高務實要的,而黃芷汀也吃不下這麼多降軍,最後收編了兩萬人,同時她還讓劉馨也去挑選。誰知道劉馨的要求比她還高,一共只要了三千多人。
其實劉馨不是不想要,而是劉家的財力有限,比不得黃芷汀這種有自家地盤的主,所以只能精中選精。當然,她是不肯輸了氣勢的,對外宣稱說自己這麼做只是不肯拉低了降倭夷丁的整體水平。
但這樣一來,就還剩下將近四萬人沒著落,如果放歸民間的話,又怕這些當慣了兵的傢伙到處惹事,實在是個大麻煩。
幸好高務實的信來得快,黃芷汀見他又要建城,乾脆把這將近四萬人打包當勞工使了,派他們去協助高孟男修建定南城,喜得剛剛接到調令的高孟男和京華基建的人嘴都合不攏。
高孟男甚至考慮再找高務實要一批家丁或者安南兩大警備軍中明人出身老兵過來,摻進這支軍隊中,再去蕪存菁,直接編成定南警備軍——當然這個得等定南城建設出個大概模樣之後才行。
透過這件事,黃芷汀和劉馨都很感慨,財大氣粗就是不同,打仗只要打贏了,幾乎總能把兵力越打越多。這種事,放在劉馨這裡就很難辦,因為整編擴軍很費錢,她劉家的錢不夠,甚至換做以前的黃芷汀也肯定辦不到。
南疆的訊息傳到京師又費了些時間,等訊息送到,滿朝上下都巴巴的等皇帝宣佈收益——沒法子,這次高務實忽悠了一大幫人買滇戰寶鈔,不僅勳親貴戚,許多官員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