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因為高務實還有很多事沒做成,尤其是國家意志的轉變,這一條相當重要。在當前的國家意志之下,大明只能認可週邊都是它的屬國,絕不會認可週邊有一個能夠威脅到它的存在。
而且大明現在“走向海洋”的力量都是跟著他高務實的,一旦他高務實自己離開了,這種力量會不會反過來被傳統力量扼殺於萌芽,導致大明繼續忽視海洋,只重陸地?
很有可能。
而當時的南疆呢?或許會走向海洋,但它也同樣沒法忽視陸地,因為南疆其實處於兩個陸權帝國的中間位置——大明和莫臥兒帝國。
你光是注重海權,萬一大明忽然要打你,或者如今巔峰時期的莫臥兒帝國要打你,你是反抗還是不反抗?
反抗,多半打不過,因為在這個前提下,高務實很難完成南疆的漢化,靠這些當地人哪有勝利的希望啊?
可是不反抗,海權的希望就“中道崩殂”了。那他高務實辛辛苦苦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到頭來豈不是南柯一夢?
所以這大明的官還得繼續做,不把大明內部理清了,很多事根本就不好繼續展開,甚至不僅要“理清”,甚至最後還要有國家體制上的調整。
即便那些後話暫時還不必說,至少眼下高務實是不認為要“暴露”自己的“野心”的,南疆的和平演變應該堅持不懈慢慢來。
不過,高務實仔細看了下去,才發現黃芷汀他們倒也並不是現在就要搞“勸進”,因為他們提出的柬埔寨王國處理辦法,並非廢黜王室之後讓高務實上臺,而是瓜分。
黃芷汀建議,拿柬埔寨王國來個“三家分晉”:暹羅分掉包括金邊在內的整個西部,安南分掉東南部分,南掌也能獲得柬埔寨東北。
高務實面無表情繼續看下去,果然黃芷汀給出了這麼做的理由。
把她的意思概括一下,大概有這麼幾點:首先柬埔寨王國實力很弱,弱到當初暹羅都已經被緬甸吊打了,也只需要吳哥一鎮之兵就能震懾住他們,可見他們空有將近三百萬人口,實際上根本毫無戰鬥力——換句話說,瓜分他們也不會有多少阻力。
其次柬埔寨王國位置緊要,它是可以直接從陸路連線安南的。對於這一點,黃芷汀特別強調了,因為安南實際上是京華在中南半島的基礎,如果要打造將來的“定南核心”,不能光靠海路連線,一定要把定南和金港乃至升龍由陸路連線起來。
在這種要求下,如果柬埔寨始終保持王國狀態,那麼在行政上面就多了一道枷鎖。“跨國境”肯定比“跨省境”麻煩,這是不必解釋的。
這一點讓高務實也不禁凝神思索了好半晌,這才繼續看下去。
黃芷汀提出的第三個原因,則是從酬功考慮。她認為,隨著京華在滇緬之戰後的迅速擴張,原先的酬功實際上已經不足以“酬功”了。
這個觀點又需要細分一下,她認為主要有三類人。第一類是當地王國的降臣降將,比如前次的阿布拉邦(夏慕明和這次的木薩利。
夏慕明的運氣很好,由於當時京華方面本來沒有計劃真的拿下緬甸,對於緬南的勃固王國復辟也是臨時為之,因此平白無故撿了個勃固王國的國王來當,對他的酬功那當然是足夠的。
可是木薩利的酬功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他這次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大,算起來可能僅次於逼降柬埔寨的劉馨。那如果保留柬埔寨王國,木薩利該怎麼封賞?難道讓他去當宰相嗎?他要是當了宰相,京華對柬埔寨的控制力就肯定會受到限制。
但如果柬埔寨王國本身不復存在,那麼木薩利就只能“呼叫”,調到哪裡可以再談,總之沒有柬埔寨王國可以讓他留任了。如此之下,就算調他去安南當大學士(安南內部制度仿大明,大明方面不問,木薩利也翻不起風浪來,而且他還不好說京華不重用——調你到我京華在南疆的起家之地當閣老,這還不夠重用?
當然,這是臨時措施,就像一開始安排阮潢一般,等他和阮潢一樣展示了忠誠,也不是不能真的委以重任。
第二類人則是家丁,包括警備軍體系和國策顧問體系,前者是軍方,後者是“文官”。但不管哪一類,目前來說都是按照京華老一套的賞賜來的,大多數情況下就算功勞很大,也無非賞賜些田產或者商地,對其個人而言也就是晉升。
現在的問題在於,這樣的賞賜可能會逐漸顯得吸引力不夠,而問題的根源就出在“家丁”二字之上。
家丁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對於警備軍中那一溜兒改了高姓的家丁,意味著他名下的產業即便再多,實際上由於連他本人都是高務實的“私有財產”,所以這些產業歸根結底還是高務實的,如果高務實願意,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收回,而且合理合法。
換句話說,高務實給他們的賞賜無論有多少,其實都只是給了個“使用權”,根本就沒給“所有權”——也給不了,因為他們連人都是高務實的。
黃芷汀的建議就是,哪怕出於忠誠考慮,暫時不能廢除他們的奴契,也至少要想個辦法提高賞賜,最好是能繞開奴契問題給“產權”,如果不行,那也該提高賞賜量——這個量就只好從柬埔寨王國出了,因為其他地方已經分配了,重新再分比較麻煩。
第三類人就是以岑黃兩家為首的廣西土司。黃芷汀因為自己已經嫁給高務實,按照此時的習俗,她就完全站在高務實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了,她認為移鎮到安南的廣西土司現在有兩個隱憂。
其一是封地過於集中。這一點看看地圖就知道,由於當時只有安南一地,而京華又把安南南方全劃拉進了自己碗裡,這就導致廣西土司全部被封在安南北部。如今京華的統治區已經覆蓋了幾乎整個中南半島,需要用到土司狼兵這股既忠誠又有戰鬥力的力量的地方很多,還把他們侷限在那麼小的區域是很不合理的。
同時封地集中還有個隱患:萬一其中的一些人搞串聯,對京華的威脅也比較大。黃芷汀在這裡甚至暗示了自己那個不省心的弟弟黃應雷。
其實她這也是為黃應雷考慮——高務實一旦接受這個建議,把隨他移鎮的廣西土司封地分開,他也就串聯不起來了,實際上反而就安全了。
除了封地集中之外,還有就是摻沙子這個因素,或者說平衡人口比例。目前來說,安南的“中國之人”比例是最高的,而由於廣西土司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高務實的京華,而且他們戰鬥力最強(從民間結構來說,所以把他們分封各地,既可以提高“漢人”比例,又可以保證不會被當地土人欺負,進而給新移民過來的漢人打下良好的生存環境。
這些觀點可謂有理有據,絕不是一時興起搞出來的東西,可見黃芷汀是仔細考慮過的,要不然即便她是自己的夫人,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署名附議。
高務實看完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