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隨坐不住了,她到王後那兒打探訊息,王後輕描淡寫地說此事過去了,就不要再問。其他妃嬪也是三緘其口,更不想再談此事。鄭世婦和陶侍妾是兔死狐悲,也不願意再說此事。
媯隨沒法,只好跟瑤臺商量一番,再用老法子——媯夢自小被蔔測師蔔測犯“桃花劫”。此法果見成效,很快宮中便又傳開了,而且傳得像模像樣,尤其是陳國死了兩個君王,而息國卻因媯夢而亡了國。
王後擔心大王會生氣,會再深查,她更擔心會再鬧出人命,便召集各宮主子,教訓她們說:“你們都管好宮裡人的嘴,如今又鬧流言,說什麼文夫人犯‘桃花劫’,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你們別以為本宮糊塗,本宮心裡明白著呢,這又不知是從哪個宮傳出來的,決不是什麼小宮女小內侍說的,定是哪位沒安好心的主子說的此話。本宮告誡你們,都把自己的嘴擦幹淨,別再說些毫無根據的話,讓大王分心。”
各宮娘娘低頭稱“諾”!
媯隨輕嘆一聲,淡淡道:“王後娘娘,您還得為文夫人作主,她一來楚宮便懷了身孕,這讓大王很是歡心,可接二連三的事,都是沖著她去的。臣妾知道,臣妾的二姐自小心性高傲,她極少跟各宮姐妹走動,也決不會巴結誰,如此,自然會得罪人,指不定誰就看不過眼,要去整她呢!幸虧我們大王對文夫人寵愛,要不然的話,臣妾的二姐,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王後急忙道:“陳夫人,你不必擔心,大王自不會隨便相信這些流言。你如果有時間,也要多去看看文夫人,畢竟你們是親姐妹,有你陪伴,或許她會更好些。”
媯隨自然是滿口答應,回到自己宮,又大罵媯夢。
上次流言因兩個女人的死暫時畫上了句號,可這次流言好像沒有剎車的跡象,所謂“流言滿天飛”,只要飛,就會傳得極遠,這次流言竟然傳到了遠在雲夢澤陵園的太後耳朵中了。太後自先王去世後,便移居雲夢澤陵園。
雲夢澤是楚國最大的湖澤,江水浩淼,煙籠霧罩,飛禽走獸、珍貴樹木,可以說是天下少有。
就在湖畔最美的一處高地上,先王——文王之父厲王——修建了陵園,說自己死後,要依山傍水,在雲夢澤畔。厲王在徵戰途中去世,太後依照厲王之言,將其葬在雲夢澤畔。
到了文王時期,文王熊貲將雲夢澤周圍重新打造一番,將陵園重建擴建,建成了一座氣魄恢弘的大殿宇。
太後鄧曼就居於此。
對於鄧曼這個名字,楚國人自是再熟悉不過,也許自她始才有了“賢內助”這一稱號。厲王在世之時,很多國家大事,太後雖然不參與,但只要厲王稍微有一點偏移,她都能給出合理的建議,而且在她主管後宮之時,整個後宮風氣極佳,宮中女人從來沒有過因爭風吃酷而相互構陷之事。
厲王在幾次大戰中,對於大臣的建議有時不聽,導致結果不盡人意,鄧太後便及時站出來,指出厲王的不足,再作戰時,楚軍定能取勝。所以,厲王在世時,王後的賢惠名揚國內;厲王去世後,鄧太後知道自己兒子的本事,急流勇退,搬到了遠離郢都的陵園。
雖然太後遠在陵園,但對於郢都之事,她是一清二楚。楚宮之中,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是厲王留下的元老,他們或多或少都跟太後有聯系。文王自然知曉此事,但他更清楚母後的威望,所以,文王從來不管那些時不時去陵園看望太後的大臣。
天氣越來越冷,宮裡的幾位太妃打算臨近新年時去看望太後,幾人在韓太妃的帶領下去了陵園,去到後,很自然的把宮中之事說與太後聽。
太後聽罷,微笑道:“對於這個陳夫人,哀家早有耳聞,應該是位惹不得的主,在她還是女兒家時,就是個潑辣的人!而這個文夫人,哀家倒是喜歡。”
韓太妃笑著說:“這次太後可是說錯了,那陳夫人可賢惠明理呢!倒是那文夫人,讓人不省心啊!”
太後笑著喝了一口茶,道:“文夫人這個女人,哀家很感興趣。近幾日哀家正想,哀家也有幾年沒回郢都了,今年哀家打算陪你們一塊兒回去,在郢都過個年。”
幾位太妃一聽,個個高興。
一直陪伴太後的內侍姚光和宮女姜子聽著太後的話,先是愣,繼而高興,他們也想郢都了,也想回楚宮去看看,所以,在太後說出此話後,兩人立刻著手去準備了。
沒過幾天,太後在韓太妃她們的陪同下踏上了回郢都的路。
楚王和王後,眾大臣,聽說太後要回郢都,亦是心情激動,尤其是楚王,他下旨吩咐,將楚宮重新裝置一番,恭迎太後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