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蠻子欺人太甚。”
“居然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出來趁火打劫。”
李怡菲就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人,見匈人勒索恨不得立刻御駕親征。
不過推演中外公的勸阻還是讓她冷靜了下來。
現在重要的是戰勝秦王。
只要能戰勝秦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迴旋。
【你先是憤怒地想要向匈人開戰,但是在外公的勸說下,還是選擇了懷柔。】
另一邊。
同樣看到這一段的洛塵,漸漸有了一絲不妙的感覺。
當然洛塵說的不是李怡菲的選擇。
李怡菲現在選擇對匈人採取懷柔這也是一個選擇。
洛塵對此也是理解的。
但是李怡菲原本是準備採取自己的建議,但是在英國公的勸說之下,李怡菲就改變了主意。
這感覺怎麼說呢。
就是趙王這人有點沒主見。
什麼都聽英國公的。
主公過於依賴某個臣子。
哪怕這個臣子是主公的親人,那麼以後大機率也是會出事的。
歷史上那麼多權臣篡權的案例擺著,這個英國公也不得不防一下。
想到這。
洛塵點選了一下英國公孫才哲卡牌,裡面赫然寫著80的野心。
這野心的數字,比自己旗下十幾個紫卡官吏的加在一起還多。
“臥槽……80多的野心,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野心這麼高的人。”
“除非英國公在戰後立刻暴斃,不然大權在握後,肯定會有司馬懿之心。”
等和秦王決戰後,自己就去找李怡菲說一下這個問題吧。
【光昌二十一年夏,秦王李瑾瑜親率四十萬大軍進攻冀州的趙王。】
【英國公孫才哲節節抵抗,但奈何實力懸殊,雙方鏖戰三個月後,趙王軍被迫全面收縮回了燕州。】
【趙王軍陷入物資短缺的困境。】
隨著戰況逐漸惡化。
洛塵視角的地圖也被戰爭迷霧的黑影覆蓋,這意味著這黑影下的城市已經和自己不屬於同陣營。
接下來想要取勝,只能靠燕州子弟們的一腔熱血了。
是時候檢驗自己前期免稅勤政的回報了。
【前燕州巡撫洛塵為了解決物資供應的問題,向燕州百姓許諾,今年交糧,未來五年三倍免稅。】
【鑑於洛塵在燕州的名聲,百姓對此政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