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舊地有各族人口,但契丹人不多,大遼在渤海國兵力稀疏,卻依舊讓高麗很忌憚;因此高麗人想借助許國之力對付大遼。此番幫助許國海運,多半是為了討好許國,以此作為談條件的理由。”
小野好古認真聽著,微微點頭。
楊袞又道:“高麗人只想要渤海國舊地,對隔海的曰本國土地無甚興趣。他們一面欲討好許國,做出樣子;一面絕不願意出動舉國之力與許軍合|謀東進,否則哪來的力氣在渤海國與遼軍角逐,更無力佔據如此廣袤的土地。”
小野好古聽罷,心道這個契丹人不僅是個武將,至少對大局也頗有見識。雖然平素一些小節讓小野好古看不慣,但相處時間越長,小野好古越是對他刮目相看。
小野好古認為許軍在海上的力量比較虛弱,否則也不用讓高麗水軍幫忙。而高麗人又不願意出全力,很長時間內,曰本水軍大致能封鎖石見堡的海上增援。
他重新審視了戰局,認為以前的方略有誤:首先輕敵了,他不止在這裡吃虧不止一次……但敵軍只有幾百人,這個念頭就像魔障一樣在他心頭。
其次,在輕敵的心態上,他覺得自己一直在一個失誤方略下,便是執著於急迫地一下子攻破堡壘。
小野好古揣摩良久,重新制定了作戰方略:“先對石見堡長期圍困,掘溝靠近堡壘,然後夜間時以小股精銳襲擾,利用夜幕以弓箭射殺消耗許軍兵員和彈藥。
待到其彈盡糧絕,兵力損耗疲憊之時,再行攻城!”
這個方略有些細節。石見堡與一般方形不同,就算掘溝也沒法保障藏在裡面計程車卒不受攻擊,因為無論壕溝的方向怎麼挖,只要靠得太近,側翼、後背總會暴露在某個方向的敵軍火力下。
不過橫溝進展到凸出部外圍,是比較安全的……總比在一里地外就會被火炮轟擊要好。
除此之外,此略讓小野好古無須再增加兵力,卻需要更多的精銳武士。
於是他只有上書平安京,要求朝廷增派武士精兵前來增援。
……
小野好古要兵的奏疏到達平安京朝廷時,大臣們的心情可想而知!五十倍的兵力,圍攻一個多月了,還沒攻下許軍堡壘,現在又要增援?
大臣們紛紛指責小野好古,有的人已經忍無可忍了,徑直上奏要求將小野好古召回朝廷問罪,另派良將去石見國!
連一開始被迫支援小野的攝關大臣藤原實賴,此時也開始不滿。
不過在樓閣上,一個很沉默的中年人輕輕開口道:“左大臣先看看密報,下官認為,派任何人去石見國,也無法比小野君做得更好。”
藤原實賴聽到這句話時,心裡忽然一陣涼意,身體也彷彿打了個寒顫一般。
他內心裡,寧肯相信這是小野好古的無能造成的惡果……若非如此,許軍戰力該有多麼不可想象?
藤原實賴忍不住沉聲道:“許國人只有數百人!那個小土寨也非經營多年的大城,不過是臨時建造起來的土牆……”
中年人緩緩走了上來,雙手把一份東西躬身遞到藤原實賴跟前。藤原實賴沉住氣,伸手接了。
他還沒看,心下已有不祥預感,因為他還是很相信這個身邊的人不會胡說八道。
整個千絲萬縷的大局,彷彿在剎那間有失控的感受!紛繁的一切,在粗|暴的武力面前都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