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處耘側目看偏西的太陽,便道:“傳令各部,擇地紮營。晚上派出細作過河,稟報南唐軍的狀況。”
“得令!”
龍捷軍右廂都指揮使張令鐸這時問道:“李公已有取當塗之策?”
“沒有。”李處耘坦然道,“此城工事嚴整,咱們現在人太少了,強攻難以湊效。”
張令鐸問道:“是否等待高彥儔援軍?”
李處耘不以為然道:“蜀國人哪願意為咱們賣命,不太中用,別惦記了……不必等待,我軍不攻城,先渡姑溪河,奪佔採石磯。
當塗城守軍沒有實力擋住我部。首先他們的水軍很薄弱,顯然沒有援軍前來加強防禦;其次南唐軍龜縮在姑溪河北岸,一副死守的跡象,只有兵力不足才會如此保守。”
李處耘騎馬沿著河流向西走,一直走到長江邊上,太陽都快下山了。眾將士勸他返回軍營,他仍舊坐在馬上親眼觀察周圍的情況。
向西看去,長江江面在此處十分狹窄,但對岸不是江北,而是江心洲;如果不是事先探明瞭地形,走到這裡一看,可能還以為長江在這裡變窄了,對面就是江北陸地……其實不然,只是因為這片江心洲太大,把江水分作了兩股。
北面不遠的地方,就是長江下游最重要的渡口之一採石磯,只不過現在李處耘用眼睛還看不到。他的目光望著北面的地平線,想象得到那個地方。
採石磯對面是江心洲北角,對岸就是江北和州地盤了。李處耘已得知郭紹將中軍行轅遷到了和州,此時倆人之間已經離得很近。
採石磯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歷來就是北方進攻江南的突破口;而從郭紹制定的攻南唐方略來看,目標也是這裡,此地將是全盤戰役的核心。
李處耘暗地裡琢磨:拿下采石,別的武將的功勞誰也沒我大!只要將來郭紹一旦登基,老夫憑藉去年東京兵變、今年攻南唐之戰的兩大最關鍵的功勞,就將奠定李家百年的氣運!
“明日渡河清掃當塗城外的南唐軍,然後攻打採石磯,達到目的就在採石架通大江浮橋,到時候江北援軍渡江,再圖當塗城。”李處耘對部將說道。
……次日一早天剛矇矇亮,龍捷軍右廂精銳主力便在姑溪河南岸,靠江佈陣擺開。早晨水面上先打起來,南唐軍水上很快就被掃蕩乾淨。此地最重要的作用是控額長江渡口,但南唐軍在這裡的水師居然很少,完全不是周軍三百多艘戰艦的對手。
太陽昇起時,吃水較淺的周軍戰船已進入姑溪河活動。
北岸南唐軍大片人馬與周軍戰陣隔河相望,但這並不能阻擋周軍渡過狹窄的姑溪河。光是城池西面,河岸就有十餘里地,南唐軍不可能把原本就不多的人馬分散在江畔。
周軍水師一部兩百多人率先在一個地方上岸,南唐軍向那邊調動騎兵過去了。李處耘策馬趕到渡河的地方時,只見南唐騎兵已衝散了水師步兵的方陣,對岸殺聲震天,刀槍亂舞正在混戰。更多的水師將士棄舟登岸,在江邊集結戰陣。
廂都指揮使張令鐸的性子有點急,看了一會兒便嚷嚷道:“看那幫水軍打仗看得憋氣,讓我帶兵乘船過去!”
張令鐸和李處耘沒多大關係,他一個廂都指揮使現在也不能掌握龍捷軍右廂兵權。於是李處耘沒有制止他。
張令鐸遂帶著親兵棄馬上船,渡過姑溪河。河面並不寬,從南岸也大概看得清那邊的廝殺。見張令鐸跳下船就拿著長槍撲了上去,頃刻間就親手殺了二人。這廝武藝著實不錯……張令鐸在上頭沒人,能做到廂都指揮使基本靠戰功,這些武將都不乏勇猛的特點。
李處耘見南唐軍沒法攻滅登岸的一群人,判斷從此處渡河有希望。當下便下令趕過來的侍衛司精兵乘船渡河,對岸的周軍將士越來越多。
更多的登陸地點出現了周軍將士,這時戰船開始運馬了,一些騎兵得到了戰馬正在西邊聚集,組成馬隊。南唐軍從東邊來了第二支騎兵增援,但就近周軍一股百餘騎的馬隊已然成勢,當下就在張令鐸的親自帶領下直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