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過後就是夏至,再過幾天就要入伏,江寧城裡的氣候已經悶熱。
用過夜宴,林縛陪與顧悟塵到後園歇涼說話,此外就林庭立、趙勤民二人相陪。
世局離亂、宦海險惡,從崇觀八年冬季進江寧,迄今都不足四年時間,卻發生這麼多的事情跟變化,誰心裡都有萬分的感慨。
四年前,東陽鄉黨在江寧城裡都還無足輕重,如此東陽一系在朝野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除陳芝虎南調之事外,還有一樁大事會在明天的會議上宣佈,”顧悟塵坐在石桌旁,要林縛、林庭立、趙勤民都坐下來,說道,“我也是今日給召到寧王府,才看到密旨……”
“什麼事情?”林縛坐下來問道。
“鑑於董原在浙北的兵力太弱,無力壓制奢家在浙東的強力,朝廷決定裁撤兩浙郡司,江淮總督府之下設浙北制置使司,”顧悟塵提前將明日才會正式宣佈的密旨,提前告訴林縛等人,說道,“不過會將平江府都劃入浙北制置使管轄,董原將以江寧兵部右侍郎銜兼領浙北制置使,孟義山任副使……”
“這是確定要遷都了啊!”林庭立吸了一口氣,感慨道。
林縛心裡暗道:在燕北防線沒有給徹底打爛之前,朝廷痛下決心遷都很難,畢竟牽涉太大,說道:“朝廷即使沒有立即遷都的心思,也知道將江東郡牢牢抓在手裡的好處,只要寧王能將江東經營好,大越朝自然就有中興的機會。”
雖兩浙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失陷奢家之手,但仍保留了嘉、杭、湖三府精華區域。這次裁兩浙郡司、設浙北制置使司,是將嘉、杭、湖三地併入江東郡。加上之前朝廷明確規定河南制置使司也歸江東郡節制,江東郡這一下子就增加了兩大塊精華區域。
江東郡本來就是人口過千萬的大郡,淮泗、淮西等地受戰亂摧殘較嚴重,人口損失雖嚴重,但流民主要還是往江東郡東部、南部流亡。加上這些年從中州、山東擁聚來的流民,江東郡的人口非但沒有損失,還有相當程度的增加。再將浙北、河南兩地歸入江東郡,又將增加三四百萬的人口。
廟堂之上,並非都是無能之輩。即使張協、郝宗成之流,私心甚重,但仍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大越朝眼下要苦苦的支撐下去,江東郡是尤其的重要。
寧王坐鎮江東,象徵性的意義更大。在曹家、梁家都擁兵自重、朝廷難以節制的情況下,誰都不會希望看到江東郡的大權都落入一人或一小撮人的掌握之中。
在總督府、郡司與府縣之間,廣設制置使,也是權力平衡的一種選擇。
實際上這也是應付當前戰局的需要。
戰事規模越來越大,區域越來越廣,時間也越來越持久,鎮軍的戰力經不住考驗,以鎮守領兵獨擋一面,越來越跟不上戰事的發展。
制置使相比鎮守,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有權力節制所轄區域內的所有兵馬,不僅僅是鎮軍,包括府兵、縣兵刀弓手,甚至鄉兵、寨兵,都要歸制置使節制。這樣就能充分調動、組織轄區內的軍事資源平息戰亂。
當然,制置使的權力,比傳統的鎮守、鎮將要大許多,會形成尾大不掉的現象,但將一郡轄防區分割成三到五個制置使司,總要比兵權集中到總督一人手裡的局面,要好得多。
以上都是朝野諸人所普遍能想到的,林縛考慮的則更多。
後世只要學過初高中歷史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唐中晚期藩鎮割據這段歷史。
朝廷如此廣設制置使,授予區域軍政大權,元氏即使能恢復中興之治,也避免不了藩鎮割據的結局。
表面上看來,制置使只有軍政大權,對民政、財政之事無法插手,但只要有調動區域內所有兵馬、進行軍事力量動員的許可權,想要向民政、財政事務領域滲透,不會很難。
無論是曹家在關中修長渠,還是林縛在淮東修捍海堤,在利於民生的同時,也有助他們將軍政上的影響力滲透到民政、財政事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