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你先不要管我買不買得起。無論如何,咱先去看了房屋再說好不好?”
陳國泰心裡一喜,立即說道。
手裡資本雄厚,他根本就沒把楊海藍說的‘買不起’放在心上。
“好吧,反正我現在也沒事,就帶你去看看吧。”
楊海藍想了想,點頭同意。
那棟房屋的交易要求比較特別。她雖然還是不認為來自農村的陳國泰出得起價,卻也不介意陪著這個沉穩英俊,看起來乾淨清爽的大男孩散散步,混一會兒時間。
兩人很快走到了距離鋼鐵廠正門一百多米之外的一條街道上,來到一座院落的院門之前停下腳步。
“楊老師,你說的是這座獨門獨院的大院子?這座院子的主人是誰,他真的要賣嗎?”
陳國泰稍稍有點詫異。
眼前這座佔地約有300平米的院子從外觀上看起來就很不簡單。
條石院牆朱漆大門,裡面呈三合院分佈。
正對院門座落著五進青磚大瓦房,左右兩邊各分佈兩間青磚廂房。
院子中央還修了兩個花壇。花壇裡生長著兩棵七八米高即將吐芽的繁茂金桂。
房子一看就不是新修,而是解放之前就存在。
而在解放之前就擁有這麼一座院落的人家絕對不簡單。
“院子的主人絕對是想賣的。只是主人家要求的並不是人民幣現金,而是要用其它特殊東西來進行交換。”
楊海藍笑了笑說道。
她的話語中刻意迴避了院子主人的問題。
因為這座院子正是她家的。
楊家屬於民族資本家族。靈江鋼鐵廠就是由楊家在解放之前建立。
全面勝利之前,楊家出於對即將成立的新政權的恐懼,舉家遷出花國,分別去了港城和英國。
後來新政權判定楊家屬於支援過地下黨的開明資本家,且沒有與工人階級結下血仇,就沒有直接沒收楊家資產,而是給海外的楊家人發出資訊,讓他們回大陸來參與‘公私合營’,以便把鋼鐵廠好好經營下去。
楊海藍的父親楊元亮就在五年前帶著他妻子王心如和相關的鋼鐵技術回來了花國,接受了新政權給他的30%分紅股份,並參與廠子的管理和主要負責廠裡技術研究所領導工作。
眼前這座院子就是政府還給楊家的資產之一。幾年來一直都是空著。
“用其它等值東西交換?具體是什麼,楊老師你能說清楚一點嗎?”
陳國泰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眼前這座看起來古色古香典雅不凡的花國傳統建築,當即面色平靜地問楊海藍道。
如果現在是在紅色浪潮時期,陳國泰再喜歡眼前這座院子,也要考慮再三才會做出購買決定。
畢竟紅色浪潮的主題就是強化階級鬥爭,打倒一切冒尖群體,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公。
但是現在距離紅色浪潮開始席捲還有足足五年多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過去,陳國泰相信自己那時候已經能夠輕鬆守住這座院子。
“陳國泰同學,現在你已經看到了實物,應該能大概明白它的價值。想不到你竟然還有信心?”
楊海藍一時間有點驚異。
她原以為陳國泰看了房屋之後會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