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安地震已經過去兩年,張坤坐在大巴上,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象,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災後遺留的廢墟,不過更多的卻是新建的馬路旁邊筆挺的綠蔭,一片片整齊的樓房,熱鬧的工地,沸騰的集市,往來的人流。
新新安並不是在災後原址重建,而是選址遷都,在原城市的不遠處,重新再造一個大都市。
新建的新安,一切從零開始,從頭規劃,所以,相比起老新安,新新安的建設,更加的合理,科學。
張坤坐在大巴上,看著窗外飛過的一切,景,物,人。
兩年前的災難是悲痛的,但是這並不能摧毀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在那揮灑的汗水中,人們臉上依舊洋溢的笑容中,張坤看到了對未來美好的期盼。
願大家過的越來越好吧!張坤默默祝福著。
大巴在轉過一個路口後慢慢減速,然後進入車站。
張坤順著人流走下車來到出站口,車站外停著很多的摩托車和三輪,看樣子似乎是用來拉客的。
張坤左右張望了一會,然後走到一輛三輪摩托車前:“師傅,去龍門橋多少錢?”
“八十!”摩托車師傅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看了張坤一眼,笑著道。
八十?有點小貴。
張坤心裡嘀咕著,不過倒也沒多想,就要點頭,不過這時候旁邊的張元德卻雙眼一瞪:“八十?上次我坐的時候才四十,張醫生,你別聽他糊弄,他捉你肆意,欺負外鄉人呢。”
聽到張元德的話,張坤臉色一頓。
四十?
這差了將近一倍了啊。
雖然現在張坤不差錢了,但過慣了窮苦日子的張坤還是知道能省就省的道理。
“八十太貴了,四十去不去?”張坤直接道。
摩托車師傅直接搖頭,示意不行:“最少七十。”
如果張元德沒說那句話,張坤肯定是沒意見的,能少十塊是十塊。
可是張元德說他之前坐只要四十,憑什麼他張坤坐就要七十?
張坤想了想道:“五十,五十行就走。”
摩托車師傅笑著搖搖頭。
張坤也沒堅持,轉身朝著旁邊三輪車走去。
“師傅,去龍門橋多少錢?”
“最低七十。”
“五十行不行?”
搖頭。
下一家。
“師傅,去龍門橋,五十行不行?”
摩托車師傅笑笑。
連問三家都不行,張坤犟脾氣也上來了,他就不信了,就沒一個肯五十去龍門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