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的前提是,自己得首先弄明白。
芙蘿拉講,格蘭特記。
同時高德也在講,芙蘿拉也要記。
“雖然現在是我說方法,芙蘿拉大人負責完成就可以了,但芙蘿拉大人如今可是農業部部長,以後很多工作我就只負責提要求,如何完成就需要芙蘿拉大人自己拿主意了,所以這些原理,芙蘿拉大人也需要懂。”高德循循善誘。
“噢~”芙蘿拉懵懵懂懂,下意識地點著小腦袋。
高德繼續道:“雜交大麥親本選擇,即父本與母本選擇,其實也很講究。”
“同樣是耐寒麥*金輝麥的雜交組合,耐寒麥作為父本與作為母本,培育出的下一代雜交麥表現出的性狀差異也會有很大區別。”
“在雜交培育過程護中,作為母本,通常應該具備優秀的農藝性狀,較強的繁殖能力,前者有助於提高新品種的整體表現,後者則是確保雜交種子的數量和質量。”
“而父本則是側重於與母本互補的優良性狀,如抗病蟲害、耐寒、耐旱等。”
“所以,擁有悠久種植歷史,久經考驗的金輝麥顯然更適合作為母本。
“而產量還不高,但具備前所未有耐寒性的耐寒麥則是父本的最佳選擇。”
“現在的問題就是,作為母本的金輝麥產量還是太低。”
高德簡單換算了一下,受限於這個世界相對簡單的農具和種植方式以及種子的質量,這個世界大麥的畝產量大約在60公斤左右。
播種一畝大麥,又需要大約10公斤的種子。
可以理解為種收比為1:5。
而金輝麥也同樣是處於這個區間之中。
毫無疑問,這個種收比太低了。
在高德前世,全球大麥平均產量可是能達到每畝230公斤左右,是這個世界的四倍。
一些農業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地區,大麥平均產量能輕鬆達到每畝500公斤,甚至更高。
“農業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儘快將金輝麥的畝產量提高到120公斤左右。”高德給芙蘿拉下了一個“kp”。
現代化的精準農業技術和機械化作業暫時做不到,但高德要求也不高,先能把大麥畝產量提高到120公斤左右,他就心滿意足了。
產量翻一倍,聽著誇張,其實還真不難。
因為影響產量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優良品種的選擇。
雖然這個世界拿不出現代育種技術,但卻存在的超凡之力,二者孰強孰弱,還不好說呢!
至少在高德看來,還是芙蘿拉的本領潛力更大。
因為現代育種技術,是透過科學,是透過不斷的實驗總結,來改進方法,培育優良種子的。
可芙蘿拉,卻是直接與植物溝通,用超凡之力直接看透植物的本質與需求。
這個過程簡潔且更精準,欠缺的也就是在實現這一過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