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漢之坤 (第1/3頁)

推薦閱讀:

李基想了想,開口問道。“主公,你覺得胯下之辱是淮陰侯韓信的美談,還是醜聞?”

“自然是美談。”

對於輔助高祖皇帝建立大漢的漢初三傑,劉備可謂是知之甚詳,開口道。

“此言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之中亦早有定性,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其寓意乃有具備才能之人在未顯達時能夠暫時忍受恥辱,”

“沒錯,然若是淮陰侯韓信受胯下之辱後未能顯達,又或屠夫自此顯貴於韓信更甚,那麼‘胯下之辱’將是美談?還是醜聞?”李基再問。

劉備設想了一下,方才緩緩答道。“這個……應是醜聞。”

而坐在李基下側的賈詡,目光則是略有些明悟地看著李基,隱約已懂李基所欲行之計。

“正是如此。”

李基也沒有繼續賣關子,而是直接開口道。

“主公與曹國相拔劍相向,此算得上的矛盾,亦算得上是雙方身為郡守國相的一點小丑聞。”

“然而,想要自然地淡然這一點醜聞,乃至於將其有如胯下之辱那般變成美談,將側重點轉移到其餘角度即可。”

對於這一點,李基不能說頗有經驗,但也是司空見慣了。

什麼一女子意外墜河,兩男子跳河救人,結果某些標題黨就寫成:震驚!光天化日之下,兩男一女居然在河裡做那事,且令路人目不轉睛地看個不停。

這無疑也是將側重點刻意轉移的一種方式,純粹的拋開事實與起因不談,只針對於一部分過程進行側重。

只是在這個標題黨尚未盛行,甚至少有這種思維方式的時代,劉備顯然還是聽得有些似懂未懂地問道。

“子坤,那如何轉移所謂的側重點?”

“玄德公,吾倒是明白了子坤的意思。”

賈詡頗有興趣地開口道了一句。

“比如,玄德公可大肆宣揚子坤的名氣與能力,只要子坤的名氣達到了一定程度。”

“那麼相對比於玄德公與曹國相為區區一幕僚而爭執拔劍顯得心胸狹隘,則自然變成了雙方為求大賢而禮賢下士且寸步不讓的美談。”

“對否,子坤?”

說到了最後,賈詡不忘朝著李基問了一句。

李基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此事確實可以如此解開,只要側重李基的存在感,那麼劉備與曹操的矛盾自然就不會顯得尖銳。

並且,此事宣揚出去對於劉備與曹操而言,完全算得上是雙贏。

劉備為維護部下,不惜拔劍以對,寸步不讓,對於今後吸引人才投靠有著頗大的好處;

曹操聽聞有大賢,登門攜禮拜訪,誠意十足,此無疑也算是美德。

唯有李基感覺自己輸麻了,會留下個不大不小的隱患。

須知,這個時代做官可不是什麼科舉制,而是徵辟察舉制。

其中,徵辟察舉制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是徵辟制,一部分是察舉制。

所謂的察舉制,則是被地方官進行考察判斷,然後則會以“孝廉”“茂才異等”“賢良方正”等名目推舉到朝廷為官。

最新小說: 白衣如初,青衫如故 雄主之神話劉秀 皇孫兇猛 弄玉 饑荒年,開局率領百名犯婦當反王 長夜諜影 紅色莫斯科 抗戰:從小兵到將軍 戰場合同工 諜海孤雁 抗戰:從周衛國參軍開始 諜雲重重 亮劍:團長你給我留點 我乃邊軍一小卒 雛鷹的榮耀 風雪持刀人 開局拒婚,皇子歸來後殺瘋了 逍遙紫衣侯 大明最強皇太子 曹操請登基,皇帝我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