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狀,示意高臺下的親衛複誦所言之餘,語氣有些爽朗地開口道。
“子坤,多年未見,安好否?”
李基遙遙地看著對岸高臺上的曹操、呂布等人,答道。“身居丞相高位,大漢之病灶卻是久久未除,未得安寢也。”
曹操高聲道。
“大漢早就已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治,昔日所行之事與桀紂何異,致使割據四起,起義不絕,民不聊生……漢,也早就亡了!”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子坤縱是在勉力維持,也不過是逆天而行罷了……”
“子坤本是知天命之人,何必興這無名之師犯我邊境,還請速速退走,免得徒添殺戮。”
這一點,引發共鳴之人不計其數。
人心仍在思漢是事實,但朝政混亂多年,賣官鬻爵,各地貪官汙吏地方豪強魚肉一方,致使民不聊生,更是事實。
這般情況下,仇視漢室者,更不會少。
別的不說,就算同為漢室宗親的一員,劉曄投效曹操的理由便是如此。
在劉曄眼中,昔日強漢早就死了,黑暗混亂之極的大漢也早就該亡了。
只不過,曹操這一番頗具煽動性的言語,卻不足在李基麾下浩浩蕩蕩的北伐大軍之中引起多少波瀾。
原因無他。
那便是在劉備治下的萬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安居樂業,又怎會被三言兩語就動搖軍心?
不過,這番爭論涉及到大義,甚至是劉備三興大漢的根基所在,卻是容不得李基避而不談。
“住嘴,爾等世食漢祿之漢賊,不思興漢,卻屢行殘害百姓,篡漢自立之事,也配在兩軍陣前狺狺狂吠?”
李基冷聲地開口說著,自有親衛齊聲複誦,使言語迴盪於官渡兩岸,聲傳十餘里不止。
“昔日漢統為何衰落?實乃廟堂之上多有朽木為官,食碌而無有所為,又有宦官釀禍,蠱惑天子,禍亂朝政,方才致使天下大亂,地方割據,百姓無有一錐立足之地。”
“然,何以至此,更不該至此!”
“值此國難之際,基縱為一無名匹夫,更知興亡有責,自當匡扶漢室,安漢興國,如此方是大丈夫所為,而非藉口國難,時勢混亂而行天地不容,人人可誅的篡逆之事。”
“敢問官渡以北諸君,為圖一時衣食富貴如此助逆,他日命歸九泉,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以及大漢二十四先帝?”
這一字一句,有如刮骨鋼刀,聽得魏趙聯軍的一眾將士臉色漲紅,羞愧而不敢抬頭直視者數不勝數。
原本還想佔些口舌之利的曹操,同樣也是心中發堵,一時竟不知以何搭話。
反倒是呂布見在李基的一通話下來,己方士氣大落,忍不住出聲道。“好你個李基,在這鼓舌……”
只是,還不等呂布開口說完,李基便是先一步呵斥道。
“弒君殺父的三姓家奴,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如此無家可依的斷脊之犬,也有顏面在此狂吠叫囂?我從未見過這般厚顏無恥之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