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棉衣之利,但對於北伐大軍而言,冬季後勤終究是個大難題,這一點丞相想必在戰前便已經廟算得明明白白。”
“故以,令我等率領一支偏軍至此的目的之一,便是阻止曹仁棄走都昌!”
由於戰局乃是瞬息萬變,在孫策率軍出發前,也無人能準確預料等孫策所率領的偏軍抵達之時,青州局勢發展到什麼階段。
不過,周瑜顯然徹底明白李基所謀算的關鍵所在。
而如今經由周瑜以著當下局勢進行一番詳細分析,孫策如何還不明白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地圖!”
在孫策的一聲令下,隨軍所帶的青州地形圖便被送了上來,上面還標註出了幾個將會阻止大軍登陸的烽火臺位置。
不過,在太史慈率領的斥候摸清了那幾個烽火臺的準確位置後,完全能夠奇襲烽火臺,使之喪失示警傳信的作用。
登陸條件,已然具備。
而眼下既然曹仁這條大魚想逃,那麼孫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堵住讓其逃至樂安郡的缺口。
“公瑾,只是據子義所探,曹仁手中的兵力約莫在三萬左右,何不半途設伏,一舉奠定青州戰事終局?”
孫策的語氣難掩幾分豪氣地說著。
北伐大勢,人人爭先!
封侯拜將,就在此刻。
孫策知趙雲、魏延這兩支偏師都已經立下大功,更是不願落於人後。
若能一舉大敗青州這最後一支曹軍,甚至擒獲主將曹仁,那無疑將會是大功一件。
如此既能洗清曾經的青州之敗的恥辱,更能向世人佐證我孫伯符能位列“五虎上將”,憑藉的絕非是老師的關係。
周瑜臉上浮現著笑意,應聲道。“正有此意,故而才讓伯符此前一直勿要輕舉妄動。”
眼下,曹仁在明,而孫策在暗,設伏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至於設伏的地點,卻是需要斟酌一番。
只是,都昌城至樂安郡一帶卻俱是一片開闊無比的平坦地形,就連一處利於設伏的山地丘陵都沒有。
不過周瑜顯然早有腹稿,手指徑直往著從都昌城通往樂安所必經的溉水一指,道。
“子義所探查而知,如今都昌城內還在不斷對大量糧草物資進行裝車,曹仁必然準備攜著糧草物資轉移樂安郡,如此行軍速度必然不快。”
“曹仁所率大軍需渡過溉水才能抵達樂安郡,那麼十有八九會選擇從溉水這一處橋樑通行而過。”
“既然地形無從設伏,當半渡而擊,一舉將其覆滅在溉水之內,以報你我兄弟曾在青州險些被淹之仇。”
周瑜素有氣度恢宏,雅量高致的美名,但卻少有人知周瑜對於某些事的心眼卻是小的嚇人。
這君子之仇,當以牙還牙,以水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