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再度恢復了直言不諱的田豐,開口道。
“丞相,如今臨淄有了防備,曹仁斷然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臨淄被攻破,必然會朝臨淄增派援軍,甚至設法將魏延將軍所率偏軍困殺在齊國境內。”
“是否需要派兵前去接應魏延將軍,或讓魏延將軍暫且退回來?”
甘寧見狀,連忙開口為魏延說話,道。
“文長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抵達臨淄已是不易,且曹仁此前匆匆從各地往北海郡抽調兵力,料想臨淄的守軍不多,再給文長些許時間,說不準就能攻破臨淄,何至於現在就讓文長回來?”
諸葛亮也隨之點了點頭,提議道。
“確實不急於一時,臨淄被襲,必會讓曹仁方寸大亂,使其左右為難,縱使攻破不了臨淄,也能逼迫曹仁分兵去救,減緩在北海郡所面臨的壓力。”
說到最後之時,諸葛亮暗暗地看了老神自在的李基一眼,只覺得老師或許從一開始同意魏延走東線,便是抱著這個想法的。
而魏延之事在眾人的一番討論過後,李基方才開口定下了暫且讓魏延在臨淄自由發揮的基調。
除此之外,奇襲東朝津成功,這對於北伐青州而言,無異是大喜事,也讓一眾文武倍感振奮。
不過在這場臨時軍議結束後,李基在諸葛亮的陪同下再度來到那小土山之上,遠遠觀察著在徐盛指揮下的攻城之時。
諸葛亮小聲地問道。“老師是否早有預料文長走東線奇襲臨淄會遇挫?”
李基笑而不語,目光依然在不斷反擊著的淳于城處掃過,細緻地確認著淳于城各處守城佈置之餘,轉而道。
“亮兒,魏文長是個有能力,也頗有衝勁的將領,可重用,但其人的想法頗多,這是他的長處,也是他的短板所在。”
“魏文長借士元之口請走東線,若本侯不允,其就算不會心生怨懟,亦會懷有不甘,何不順水推舟?”
“再者,東線也並非是完全沒有機會,就看文長與士元能否抓住良機了。”
諸葛亮聽罷,已然明瞭老師的用心。
用人不宜拘泥形式,發揮所長才是正理。
魏延無論走東線還是西線,對於北伐大業都是有幫助的。
區別在於,走西線是李基與趙雲無形中掩護了魏延奇襲臨淄,走東線反倒是魏延與龐統需要突破層層難關,甚至在無形中是為正面戰場分擔了部份壓力。
不過,就立功而論,所能得的戰功無疑是東線遠遠大於西線,這倒是不錯。
而這一日,徐盛再度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淳于城,且還是三面城牆齊攻,聲勢浩大遠超過往。
不過烈度上,反倒是大大降低,更多的是以試探為主,死傷士卒僅是數百。
只是如此一日下來,也足以讓李基進一步驗證了于禁在淳于城所做的城防佈置。
在攻城大軍在將近黃昏時刻緩緩退卻後,看了大半日的李基這才在許褚的攙扶中,走下了小土山,返回到中軍大帳取了一卷白紙,提筆描繪了起來。
所繪的,僅是淳于城大概的輪廓圖,然後又在城外標註出了四個點。
緊接著,便是將剛剛退兵回來的徐盛喊了過來,讓徐盛接下來的每日都如此造勢攻城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