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未起戰事時期,屯置更多的兵馬,那麼曹仁就不得不持續向安丘、昌安運糧,這也是一筆極大的損耗。
且以著曹仁所安排的佈置,乃是徐州一旦有所異動,則是同時跟著調動散在青州各地的兵馬。
由安丘、昌安阻攔一時,爭取足夠的時間讓曹仁能夠調集兵馬,再以安丘、昌安後方的汶水一線佈防,借江河之利進一步阻攔漢軍。
如今,安丘、昌安在毫無準備下被圍困,已是令曹仁的安排大打折扣不說。
令此刻曹仁所憂的,還不僅僅是安丘、昌安能堅持多久,更擔心徐盛所率領的僅僅只是北伐大軍的先鋒。
檄文之中所提及的乃是由大漢丞相李基親率北伐大軍,真正的北伐主力怕是還在後面,徐盛僅僅是在為大漢丞相李基開路。
當即,意識到事態嚴重的曹仁不敢有頃刻的耽擱,急令青州各地加強防備之餘,迅速開始調動青州各地的兵馬。
同時,曹仁毫不猶豫地派人前往鄴城求援,請曹操速速派兵來援。
即便曹仁苦心經營青州一段時間,不惜以“屯田制”近乎窮兵黷武地壓榨青州的潛力,但曹仁手中能調動的青州守軍合計也不過是十五萬左右。
倘若北伐大軍的目標是青州,那麼曹仁更清楚自己想要抵擋是相當的兇險。
……
而就在曹仁火急火燎地迅速調動各地兵馬的同時。
徐盛所率領的大軍已對安丘與昌安發起持續了近兩日的強攻,在各種提前的攻城器械猛攻下。
即便曹仁安排在安丘、昌安的守軍相當之精銳,但安丘、昌安二城已是搖搖欲墜,守軍死傷近乎過半。
當然,漢軍的傷亡同樣不低。
安丘、昌安的城池不大,但卻是修繕得相當不錯,各種城防設施以及守城物資都可謂齊備。
以傷亡來看,漢軍的傷亡更甚是守軍。
不過,在徐盛的命令下,漢軍的強攻非但沒有放緩,反而還在不斷加劇著。
以地形來看,琅琊國正北恰好與北海國所接壤。
也正因此,安丘、昌安就有如是一對門牙一般擋在琅琊國的面前。
唯有拔掉這一對門牙,後續漢軍攻入北海國才能保障糧道的安全。
徐盛策馬在安丘、昌安二城間奔走著,確認著攻城的情況之餘,朝著身旁的親衛開口道。
“即刻派人給丞相傳信,明晚,最遲明晚本將便是親自上陣攻城,也定然拿下安丘、昌安二城,將青州曹軍吸引到這個方向來。”
……
當徐盛所派人傳回的軍報送達了李基的面前後,李基眯著眼地走到了大帳內所懸掛的地圖看了起來。
此刻,尚在留在李基左右的參謀團成員,便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
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同樣也在做著判斷。
片刻後,諸葛亮開口道。
“老師,差不多能讓子龍將軍與文長將軍動身了。”
“再等等。”
李基抬手擺了擺手,沉聲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