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懷信,你哭什麼?”向太后立刻就壞了心情。
黃懷信連忙跪下:“看見太后審新科進士名單,臣一下想起了先帝,一時失態,死罪,死罪。”
王中正就看見太后的眉頭輕輕的皺了一下,“這樣啊,也是你的忠心……先下去吧。”
黃懷信怔了怔,再一次低頭領命,然後弓著腰、小碎步的離開。
就在黃懷信快到殿門時,向太后突然發生:“黃懷信,過去你入對時,先帝也是在看見新科進士的名單?。”
黃懷信一下子就轉回來,“回太后,是九年前的事了。熙寧六年的禮部試,也是晚上,臣侍奉在先帝左右,正好看見貢院那邊送來了禮部試的名單。”
“熙寧六年?就是韓參政參加的那一次。”
“是。”王中正點了點頭。
“……熙寧六年,如今也不過是元佑元年,九年而為宰輔,王卿,這事過去有過?”
王中正道:“太祖、太宗時或許有之,真宗之後當無一人。王平章、韓相公,都是三十餘年才進兩府。呂宣徽、章樞密,也都是近二十年。”
“太祖、太宗的時候有?”向太后很好奇地問道,“是誰?”
王中正道:“最有名的就是呂文穆、呂蒙正。得中進士之後,六年為參政,十一年為宰相。”
才六年就做了參知政事,這速度不能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在大宋已經是獨一份了。
“韓參政看來還不是最快的。”向太后笑道。
“韓參政在中進士前,就已經是軍功卓著,威震敵膽,積功升朝,進士於其僅是錦上添花。自升朝後,八年九年晉身兩府,這就不能說是很快了。而呂蒙正則遠遠不及韓參政,也就是他中進士時已年過而立。”
“說得是。”向太后點頭,“韓參政早就該進兩府了。”
很多被人看重的官員,如果是走監察御史路線晉升,第一次做御史時,或僅是京官,或初入朝堂,但再往上走,就是飛一般的躥升,五六年內升任宰輔,眼下朝堂中便有此人,
章惇、呂惠卿,速度都很快,都是六七年。蔡確,也同樣快得驚人。至於收復熙河的王韶,則時曰更短,五年不到。韓岡在升朝官階段的晉升速度遠不如他們。
“黃懷信。”向太后稍稍感慨了一陣,又問黃懷信,“當時接到禮部試名單,先帝是怎麼看的?”
“開啟名單後,官家就在裡面找了一陣,知道了韓參政高中,一下變得很高興。”
“哦?……原來還有過著麼一樁故事。”向太后半信半疑,回想起趙頊發病前那段時間的情形,她很難想象自家的亡夫會對韓岡中進士有多高興,但她仍是興致盎然,“先帝是怎麼做的?”
“先帝見到韓參政得中,便命人去給王平章報喜,”
給王安石報喜,為的是什麼,當然不用想。榜下捉婿的事太多太多,而禮部試前就將有名計程車子給下了定,這事如今同樣常見。
“嗯。原來還有這一淵源。”向太后點點頭,卻又提起黃懷信的本職工作:“朝廷組建水師,需要上等巨舟做海舶,黃懷信你在密州做得很好。”
黃懷信連忙一疊聲的拜謝。
“原是禮賓使,入內內侍省押班。”向太后拿起身前桌案上的一張紙,上面是黃懷信的本官和本職差遣,看了一下,道:“可東染院使,入內內侍省都知。”
黃懷信大喜拜謝,拜起間能看到他臉上都笑開了花,王中正也暗自忖道,這下子,宮中又要多一個人了。
隨即聽到太后說:“密州船場那邊要好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