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上吃的仍然是白麵饅頭,配菜是辣白菜,雖然沒有粥,但知青們一個個還是吃的大呼過癮。
如果每天都能像今天這樣,別說是讓他們早起,就是讓他們天天干苦力,他們也願意。
這年頭,誰還沒餓過肚子?
看著食堂裡響起的歡聲笑語,李傑微微一笑,這幫子小年輕,現在有多開心,以後就會多難過。
定量糧,總有吃完的那一天。
今天早上,李傑要比其他人起得更早一點,他在村子周邊逛了一圈。
小青山村兩邊都是山,群山之中一條小河從中穿過,村裡面平時的生活用水、農業用水都是取自這條河。
進出村僅有一條羊腸小道,如果放到古代,小青山村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放在現代,小青山村的環境就不怎麼好了。
眾所周知,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物資流通的效率便大打折扣,村民們想要的東西運不進來,外面需要的,也很難運出去。
關於這一點,李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畢竟,人世間只是普普通通的都市世界,修路可是一個大工程,不僅需要錢,還需要人。
以小青山村現有的條件,想要修一條可以通車的路,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
《劍來》
除非李傑原地紮根這裡,好好打上幾年基礎,等到時機合適,然後再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可這明顯不太現實。
李傑不會在小青山村待太久。
城裡還有很多事再等著他。
不過,小青山村到底是他下鄉的地方,以後他肯定會過來幫村民們一把。
如此一來,也算是盡了一份心意。
按照李傑的計劃,他最多會在青山公社待兩年的時間,兩年後,他就要離開這裡。
兩年後,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就要入學了。
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工農兵大學入學的條件不再是唯考試論,而是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以及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
當然,工農兵學員只是李傑預設的回城途徑之一。
不多時,知青們基本都放下了快子,吃過飯後,他們並沒有離開食堂,而是坐在位子上聊天。
今天是下鄉的第一天,連生產隊都沒分好,自然無事可做。
“點長,剛剛我看老村長找你,是不是有什麼事?”
這時,一個梳著麻花辮的女知青來到了李傑面前,不住地盯著他,眼中滿是好奇。
看到這張臉,李傑頓時想起了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