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然知道景山,那是京城西城區的一處名勝,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園林。
明朝建造紫禁城時,因那裡曾堆放煤炭,故又稱“煤山”。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便是在煤山自縊身亡的。
但他們不解的是,朱慶陽為何偏偏要去景山,所謂的“請神通靈”又作何解釋?
朱慶陽並未多做解釋,只是催促隊員們趕緊行動。
一行人匆匆收拾後,便帶著滿頭霧水跟隨朱慶陽離開了古董店。龍組組長迅速集結隊伍,緊隨其後。
古董店內,只剩王凱旋席地而睡,鼾聲如雷,以及被折騰了一夜、沉睡中的許浩。
不知二人醒來後,發現眾人已無蹤影,會作何感想。
七十年代,華夏突破了米、蘇兩國的經濟封鎖,國際經濟形勢向好。
但國內運動剛結束,京城的經濟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
此時京城正處於計劃經濟時期,購物需憑票證。
從糧油本、腳踏車票、電視機票,到布票、肉票、糖票.
一切物資均按票限量供應,有錢也未必能買到。
因此,一大早各供銷社便排起了長隊。
朱慶陽一行人乘車出發,按他的指示,由龍組前導,前往西城區的景山。
那時在街上看到車隊,還是相當罕見的。
不遠處的衚衕裡,孩子們跳著皮筋、玩著跳房子,口中念著:
“馬蘭開花二十一”
路邊的小商店前,擺放著果丹皮,五分錢一根的冰棒吸引著顧客。
旁邊就是六必居,人們特意前來購買地道的醬菜。
車輛經過天安門,那時的天安門還未成為熱門景點。
廣場上人流希少,甚至有人在擺攤售賣蘿蔔、白菜等農產品。
這一幕若放在二十一世紀,定會令人難以置信。
京城的街道色彩單調,以藍、灰、黑為主。
最時尚的服裝便是綠軍裝,偶爾也能看到愛美的小姑娘穿著白裙子。
花裙子則只有未上學的小女孩才會穿。
車輛經過幾個四合院,那是老京城人的故鄉。
大雜院裡住著老鄰居,主婦們在水龍頭前淘米洗菜,孩子們趴在小桌上寫作業。
當然,此時也少不了工人潮,整條馬路幾乎都是準備去工廠上班的工人。
即使開車,也難以快速行駛。
阿寧和陳天好奇地望著窗外,這是他們第一次來京城,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
張啟山的眼神柔和了許多,或許正是這人間煙火氣,最能撫慰人心。
沈文則不太在意窗外,她借來朱慶陽記錄了一晚的本子看了看。
上面記錄著清朝的歷史和對乾隆的罪述,還提到了崇禎帝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