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就知道是這個結果,笑吟吟地說道:“我也是這麼跟老爺說的。嬸嬸,你看這樣可好,讓福哥兒在家裡吃午飯,下午放學回家。”
中午也就一個時辰的休息時間,要回家吃飯四分之一的時間就浪費在路上了。清舒也捨不得孩子辛苦,當下點頭答應了。
福哥兒的事解決了,清舒就準備回去了。
張氏殷切地挽留道:“嬸嬸,中午就在家裡用飯吧!”
清舒歉意地說道:“這次不湊巧,女學那兒有事我要去一趟。”
張氏很是遺憾。她還想與清舒交流下育兒經驗,順便再聊聊詩歌琴藝。
青山女學現在主要是忙招生的事。頭兩屆都是中秋後招的生,可到第三屆開始就改為了春季招生,也其他女學同步。
去女學的路上清舒發現馬車比以往多了不少,而這些人的目的也是青山女學。
知道這事後清舒很歡喜。前面三年不好招生,可從去年開始報名的就多了,有九十多個學生報名。不過青山女學暫時只招四十個,剩下的都沒錄取。
因為現在有了經驗,而且後來招收的女學生大半都有能力交束脩,所以女學今年擴招準備招六十個學生。
費嬤嬤跟紅玉都覺得可以將名額放寬到一百個,但清舒還是堅持六十個。一來先生沒到位,二來其他配套設定如課堂宿舍有限容不了那麼多人。基於這些考慮,清舒就將人數限定在六十之內。
女學內這日熱熱鬧鬧的。清舒直接進了她落腳的小院,剛坐下喝了一口熱水費嬤嬤就過來了。
看著費嬤嬤氣直喘粗氣,清舒笑著說道:“姑姑,不著急,您先喝口水再說。”
喝了一杯水,費嬤嬤說道:“從早晨到現在有六十多個孩子來報名。山長,這次報名人數肯定比去年還要多。”
清舒說道:“我們女學的學生們全都找到了差事,京城的百姓得訊息自然就想將孩子送過來了。”
送去私塾或者女學唸書也就只能認幾個字,而送青山女學來不僅能認字還能學到一門手藝,畢業後學堂還幫著找差事。知道這些事以後,青山女學就成了她們的首選。
費嬤嬤試探性地問道:“山長,咱們今年真只招六十個嗎?我估摸著今年報名的應該能超過兩百個了,只招六十少了些。”
清舒態度很堅決:“六十個已經是極限了,再多的學校容納不了。”
費嬤嬤說道:“山長,我已經問過蘇先生她們了,她們願意增加課程。”
清舒反問道:“那多出來的學生去哪裡上課,睡哪裡?”
費嬤嬤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笑著說道:“一個班可以改為二十五個學生,一個宿舍住十五個人也不是問題。”
清舒沒有同意,他說道:“現在一個班改為二十五個學生,那明年人數更多是不是就改為三十個或者更多?”
費嬤嬤覺得只要課堂坐得下都可以。
清舒沒有跟她爭執這事,只是說道:“就六十個,多一個都不行。”
不過看著費嬤嬤情緒非常低落,清舒說道:“開春以後我會著人在旁邊加蓋屋舍,等來年咱們就可以多招一些學生了。”
只有配套設施上去了,她才會擴招,不然那麼多人擠在一塊鬧哄哄的學生們哪能安心學習。
費嬤嬤的心情一下就變好了。她也是真心喜歡孩子,在長公主詢問她們的意見時就站出來表示願意來這兒當差。這些年,她對女學的孩子們可謂是盡心盡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得到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