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等人很快趕到了火災現場。
讓他意外的是,井石鎮政府的人都沒有前來,現場有十幾個救援人員,但都是束手而立,並沒有上山救火。
發生火情的地方,的確是個小山頭。
南方多的是丘陵地帶,小山一座接一座,有的連綿,有的獨立,中間都有道路或者溪流、小河間隔。
1964年,臨溪市劃分林權,分級管理林木。社員自有的林木,市政府頒發山林執照後,群眾自覺封山育林,湧現出一批林茂糧豐和連續二年實現無森林火災、無毀林開荒、無亂砍濫伐的先進單位。
從1998年開始,臨溪市實施更為先進的封山育林政策,堅持宜造則造、宜撫則撫、宜封則封的原則,統籌安排空間佈局,逐步將原有低質低效林改造成闊葉混交林。
但是個別村子裡,經常有山林火災發生,這些山林火災,大多發生在村子附近的小山頭,因為這些山上埋有村民先輩的祖墳,有他們耕作的小塊土地。每逢忌日,村民都會上山焚紙放炮進行祭奠,有的還要燒掉土地和墳頭周邊的野草,一旦火勢不受控制,就容易引發山火。
這些山頭上面,長滿了野草和灌木叢,一到秋冬季節,野草枯黃,灌木乾燥,一點就著。
就連當地村民也見慣了這樣的火災,早就見怪不怪了。
張俊和李向東等人,看著山火燒個不停,周邊卻無人救火,不由得面面相覷。
這種情況,遠遠超出了他們對救火常識的認知。
李向東皺著眉頭,說道:“張俊同志,這火,不用救的嗎?”
張俊摸著下巴,緩緩搖頭,道:“書記,他們說得對,山上這點東西,沒有救的必要,要是因此造成人員傷亡,反而更加不值當了。”
李向東哭笑不得,道:“那是我們太過緊張了?”
他們到達的訊息,已經傳到了當地鎮政府領導那邊,徐景瑞和錢錦榮等人,都頗為吃驚,沒想到市裡領導會親臨火災現場,於是迅速趕了過來。
“李書記好,張市長好!”徐景瑞和錢錦榮小跑過來,連聲打招呼,“你們怎麼親自下來了?”
張俊四下瞧瞧,板著臉問道:“像這樣的山火,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避免嗎?”
徐景瑞撓了撓頭,渾然不在意的說道:“張市長,這種小山頭,也沒有什麼值錢的經濟作物,隔三差五的就會起一次火,燒了就燒了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張俊冷笑道:“習以為常,就是正常的嗎?以前沒有釀成大的火災,今天沒有釀成大的火災,就能保證以後都不會?真要等到火勢蔓延,無法控制的時候,你們誰能負這個責?說到底,你們還是懶政、惰政!這是明顯不作為的體現!”
這話說得很嚴重!
徐景瑞和錢錦榮等人,瞬間立正站好,垂著雙手,低著腦袋。
雖然他們都覺得張俊有點小題大做,但人家是上級領導,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挨訓也得挺直腰桿。
張俊指著燒得正旺的山火,道:“你們倒是鎮定得很哪!這麼大的火,你們還坐在辦公室裡喝茶呢?真不怕這把火燒到你們頭上去?”
徐景瑞憋紅了臉,低聲爭辯道:“張市長,這、這也無法撲救啊!這山上的火燒完了就滅了,也沒有救的必要。救火,也得講成本吧?”
張俊臉色鐵青的道:“你還敢狡辯?為什麼其他鄉鎮沒有發生火災?你們這裡卻經常發生?為什麼你們不能做到事先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