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三輛高大的黑色賓士V依次進入東村所在區域,最後停在了9街。
紐約曼哈頓島的道路命名很有意思,就像是個棋盤一樣。
東西方向叫街。
南北方向叫大道。
從下城區一個叫休斯頓街的街道開始自南向北,便是1街、2街、3街以此類推,一直道上城區一共兩百多條街。
當然,這是大路的命名方式,實際上小衚衕小巷子還是以人名命名。
…
華夏人喜歡看熱鬧的毛病還是改不了的,陳澈等人剛一下車,附近的人刷一下就看了過來,大多都是亞裔面孔。
全世界只有三個地方華人最多。
一個是華夏本國。
一個是東南亞。
還有一個,就是美國,其中包括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的華人最多。
紐約州,除了唐人街以外,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法拉盛、布魯克林八大道、皇后區長島以及東村等區域。
東村不算華人聚集地,準確來說東村更像是亞裔聚集地,因為這裡的韓國人和日本人也很多,因為東村這片區域就是所謂中產階級待的地方,就是去不了曼哈頓核心區又嫌棄布魯克林等地方的人。
因為位於下城靠近中城,所以這邊的流動性也非常大。
這裡有許多小酒館、酒吧和學生酒吧以及遍地隨處可見的餐廳。
這裡聚集了不少思想前衛,精神渙散以及懷揣著美國夢的各種各樣人。
國內那句“去美國刷盤子”,如果選擇了紐約,那東村差不多就是刷盤子的選擇之一,這裡的餐館非常非常多。
70年代,朋克音樂的發源地就是紐約的東村,這種地下風格、極簡主義的搖滾樂,讓這裡充滿吶喊和絕望,既叛逆又簡陋的同時,也被別人稱為地下城。
其實在這裡,華人最多的主要還是像郭景林這樣的學生,包括一些像別的國家來此,懷揣著美國夢的各種年輕人。
“懷揣著美國夢”,你聽這詞,就知道這不是什麼高檔的地方,甚至刻板印象的想一想,這裡應該是曼哈頓島上,很亂很亂的一個地方了,畢竟自由嘛。
藝術氛圍+學生仔+餐廳酒吧+夜生活+搖滾音樂+美國精神+美國夢。
這些標籤貼在東村身上。
很快就能明白這是什麼地界了。
在21世紀以前,東村是真亂,不過隨著建設和管控,這地方也好點了。
街道挺整潔。
除了沒有高樓大廈以外,初次看這些也建了沒多少年的房子,還是有種小資情調在裡面的,而且非常的熱鬧。
這地方陳澈記憶深刻,尤還記得他第一次被日本娘們勾搭,還是在這裡。
陳澈在美國兩年,其實他感覺白人女性喜歡他的機率幾乎為零。
可能因為感情的培養,所以才讓卡莉斯塔成為了一個機率之外的產物。
在美國的白人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