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博大精深,不少詞有很多種解釋,很難簡單的分對和錯,但是一定有個最貼切最合理的解釋。”
“狂對我來說是不遵守別人的規則,我自己來定規則。別扯為國為民那麼高尚,俠字拆開為人夾,一個人夾在中間很難做啊,真正的為國為民帽子太大,我戴不下。對我來說是遵循規則,遇上不平的事,有時間就去抹掉製造不平事的人。另外知道我為什把你帶到這裡。”
史可奇不吭聲,暗想:誰知道你吃什麼消化不良,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
“因為看你順眼,看到你彷彿見到年輕時的自己,你現在武功很低,卻想著行俠仗義,多做幾次必然會遇到高手,很可能活不過幾年。我想指點你一二,有沒有興趣?”
猶如天上掉下餡餅,史可奇被這句話砸的頭腦發暈,狂俠絕對是天下有數的高手之一,得他指點,比一般高手要強太多。
史可奇滿眼冒星星,用開玩笑的口氣說:“如果你覺的我不錯,不如收我為徒吧。”
“我發過誓一生不收徒弟,而且見你發過火球,應該是武功與法術雙修,我只指點你武功上的問題,法術靠你自己領悟或另尋名師教導。另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單單把武功練到頂級已屬難得,武法雙修意味著可能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耗費比常人更多的心血,最後的結果尚難預料,你確定要這樣做?”
“雙修有沒有捷徑可走。”
“有,但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的原理應該有共通性,只是方法不一樣,弄明白一種後,再套用同樣的原理想必會事半功倍。”
“嘴上功夫不錯”狂俠揶揄了史可奇一句,對他說:“廢話少說,你打一套拳給我看看。”
他依言擺開架勢打了一套爺爺教的拳法。狂俠臉上表情不置可否,說再來一遍。
史可奇不解,但還是認真的重打一遍,候了片刻,才聽到狂俠說:“你的武功底子打的相當好,看的出來教你的人非常用心,方才我已經記住你打的拳,看我用你差不多的力氣練下。”
史可奇看的很驚訝,明明是同樣的招式,在他手中卻威力大增,進攻威脅更大,防守範圍變廣,不禁問道:“奇怪了,普通的招式經你一使,怎麼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我先不告訴你道理,來跟著我打拳。”
狂俠打出一記上勾拳,史可奇跟著使出,總覺得有點彆扭,沒有他打的流暢。狂俠笑笑說:“你打快點,出拳角度向上高十度,再試試。”
史可奇依言打了一次,感覺好一點,再出一拳又好一分,歡呼道:“我現在可以問道理了麼。”
“可以,拳無死拳,你六歲和十幾歲練習“上勾拳打人下巴”這招是有差異的,假設被打的物件高度不變,但你的胳膊會變長,力氣會變大,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會調整角度和提高穩定性,以求擊中目標,這種糾正通常是由師傅或者自發的下意識行為。”
“那麼問題來了,你用一種方法糾正到位,練多了越發得心應手,但是不是還存在更好更合理的方法,練起來比之前的更好?”
史可奇若有所思道:“肯定有啊。”
“對了,這就是剛才為何我使出的招式比你厲害的所在,簡單來說就是更好更強。當然說起來簡單,但要找到這招適合你最好的姿勢,又談何容易,每個人身體都有差異,而你攻擊的物件包括人和妖獸等,先不說妖獸,就拿人來說,人有高矮胖瘦,會騰挪縱跳,沒有數萬次以上的練習探索,想輕易找到最佳的方法,一定是不可能的。”
說到這裡,狂俠頓了頓,繼續道:“大多數武功和道理一樣都是有跡可循,也可以叫做規律。高手練習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練出來的,另一種是有人教和自己領悟兩者結合出來的。”
“第一種往往是絕頂高手,比第二種厲害很多,當然在同等資質下,付出的努力也要以十倍百倍計算,這種人練到深處甚至可以開創一套武功,成為一代祖師。第二種是由高手將武功心得傾囊相授給徒弟,這樣教出的弟子也有很高機率成為高手,但要成為絕頂高手,要走的路還很遠,需要自身的領悟力。”
狂俠見史可奇耳朵豎得和兔子一樣,小雞啄米般點頭,問道:“我講的這些你能聽得懂多少?”
“七八成吧。”
“那不錯,我繼續講,前面你問武法雙修有無捷徑,我告訴你有,雖然我不懂法術。但因為武功有捷徑,這個捷徑是建立在前人不斷失敗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比如“梯雲縱”這個輕功,前人實驗了上百種發力方法才找到最合適的滯空最久的方法,他將這個方法傳給弟子,弟子就可以省略研究這上百種方法的時間,直接練習這個目前為止最好的,這就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