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儀之領軍在明州府迷宮似的街巷之中穿行了半日,這才繞到倭寇背後。他在街道一旁找了一根居民晾曬衣服的長竹竿,又尋找到了一片紅布,將紅布掛在竹竿上,當空搖動了幾下。
這就是秋儀之同伍常錫約定的暗號。
伍常錫見了,連忙指揮手下兵士,不停用手中刀劍敲擊盾牌發出嘈雜噪音,又高呼口號,緩緩向倭寇陣前移動。
秋儀之聽見前頭聲響,知道伍常錫已開始行動,便也催動胯下馬匹,慢慢向前,要尋找恰當時機,向倭寇背後突擊,以求一舉擊殺倭寇頭目的機會,待一擊成功之後,再乘亂將其他倭寇一網打盡。
然而那群倭寇卻不知身後情況,只知道漢國官軍捨棄高牆不守,而要主動出擊同他們正面交鋒,卻是喜上心頭。
原來這夥倭寇對自己野戰交鋒時的戰鬥力頗有信心,缺的就是攻擊堅牆的攻堅能力,特別是那紅衣倭將,見到漢軍向自己衝殺過來,立刻就是喜不自勝,接連揮動手中團扇,點出手下三分之一的同伴,抽出腰間長刀,就向漢軍衝殺出去。
秋儀之在倭寇身後,將情形變化看得一清二楚,見倭寇只出動了百餘人,那倭將身後還頗有護衛,恐怕難以擊殺成功。好在他派出的倭寇人數並不多,以伍常錫手下五百來人的數量,或許難以將其殺退,然而將其吸引住卻不是難事——只要倭寇露出身後破綻,自己便能乘虛而入,便能取勝。
可令秋儀之沒想到的是,伍常錫那些官軍見到倭寇呼喊著衝殺過來,還未同對手接觸,自己就先混亂起來——有的駐足不前,有的四下張望,還有的暗暗拋棄兵器瞅準機會就要四散奔逃。
伍常錫也是懂兵法之人,知道這樣下去,倭寇衝殺過來,自己沒了陣型保護,必將大敗。
於是他高聲疾呼:“大家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列好隊形,列好隊形!”
然而伍常錫越是高聲疾呼,他手下的兵士便越是慌張,不過片刻功夫,陣型就已十分混亂,更有不少兵士已經丟盔棄甲,奪路而逃了。
那些率先衝鋒的倭寇見狀,更加氣勢洶洶,挺著手中倭刀便往官軍陣中猛殺猛砍。
伍常錫手下的官軍被倭寇這樣一通猛攻,士氣此消彼長,愈發潰不成軍,全然不顧主將的號令,掉頭就往明州府衙退去。被安排在官軍陣中的溫靈嬌等人,也只好隨著人流被推到了明州府衙大門之前。
然而明州府衙大門從內被緊緊鎖住了,不僅倭寇一時無法進入,就連這些官軍都不能進門尋求庇護。
戰事進展到這樣程度,伍常錫見其手下的軍士已然是背靠城門,無路可逃,只好高聲命令道:“眾軍聽令,殺敵也是死,逃跑也是死,我們背水一戰,定能殺敗倭寇!”
然而他指揮的江南節度軍柔弱已久,聽了這樣鼓動,士氣居然沒有絲毫起色,沒幾個敢於回身同倭寇搏鬥的,反而哭天搶地般哀求明州府衙開門放他們進去。
伍常錫也要哭了。
他是被急哭的——自己率領將士主動出擊,不過是憑著一時之勇,實則違背了州牧葉大人的命令,現在不戰而敗,葉聲瑜又豈會開門放自己這個敗軍之將進去;況且現在倭寇殺到眼前,府衙大門一開,倭寇定會尾隨敗兵殺入府衙之內,府衙中人也都不是傻子,這樣情況之下,更加不會開門了。
伍常錫想到這裡,長嘆一聲,心想:都怨自己一時衝動,這才陷入絕境,現在情形真如自己所說的“殺敵也是死,逃跑也是死”,那就索性痛快搏殺一番,再同倭寇同歸於盡,好歹也落個奮勇拼殺而死,死後也算是有個名分,不至於連累父母妻小。
於是伍常錫挺著手上一支長矛,長嘯一聲,揉身殺入倭寇陣中。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倭寇手中倭刀因比大漢官軍配備的官刀長了幾寸,因此近戰之中頗佔優勢。然而伍常錫手持的長矛,更比倭刀長了幾倍,又加之他武功確實有兩下子,剛剛近敵便捅倒了幾個倭寇。
然而他畢竟是寡不敵眾,一眨眼功夫,便被無數倭寇圍了起來,背上、腿上也都受了不輕不重的刀傷,已到了困獸猶鬥、殊死一戰的地步。
於此同時,秋儀之見正面官軍潰敗得如此輕易,心中更是愈加慌張,知道自己再猶豫下去,那麼在正面官軍保護之下的溫靈嬌、林叔寒和荷兒幾人,也勢必淪為刀下之鬼。
他抬頭見那紅甲倭將身邊還有裡三層、外三層的倭寇守護,知道自己原定的取敵首腦的計劃已然落空,現在只有趕緊殺回正面,先將溫靈嬌、林叔寒等人解救出來一條路而已。至於能否殺退倭寇,現在根本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