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鏡頭是極具幾何美感的一棟棟高樓,它們錯落有致的組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
美國各地,每一個正在電影院看到此幕的電影觀眾。
包括正在紐約一家小眾影院裡的伊萬卡,都在心裡喃喃出它的名字——
哥譚市。
緊張的音樂聲,伴隨著電影畫面一起出現,幾乎瞬間,就讓許多人感受到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
砰的一聲,一幢摩天大樓的玻璃幕牆從裡往外被擊破了。
兩個戴著小丑面具的傢伙,出現在畫面中。
其中一個拿著一把魚槍,準備把繩索射到對面矮樓的屋頂。
就在觀眾們都覺得電影會順著這條線繼續展開的時候,沒想到緊接著畫面一閃來到了地面的街頭。
一個人來車往,非常繁華的十字路口。
一個挎著一個旅行包的男人背對著鏡頭,攝像機慢慢的從遠到近向他推進。
男人站著,雙腳分開,齊頸亂髮隨風舞動。
喬治·莫里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這麼簡簡單單,只是一個微駝的背影,居然給了他一種猛獸,正在尋找獵物的壓迫感。
鏡頭從遠而近慢慢推進,焦點漸漸集中在了男人左手拿著的那一張面具上。
那也是一張小丑面具。
但尤為陰森詭異。
一輛家庭旅行車“吱”的一聲,停在了男人的身前。
男人戴上了面具,拉開了車門。
密集緊迫的音樂陡然高昂起來,就像一場盛裝舞會報幕完畢,正式開始。
而接下來的五分鐘影片的開場鏡頭,將在未來十幾年間,被無數電影致敬,也將成為無數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
甚至有電影評論家認為,這是21世紀以來,最引人入勝,也是最為精彩絕倫的影片開頭。
但在2007年7月13日,黑暗騎士第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這個深夜凌晨,所有坐在電影院裡的觀眾,包括羅傑·艾伯特在內,沒有人會去思索這五分鐘的影視結構或存在的意義。
因為從那個男人戴上小丑面具開始,情節的發展就像突然提速的火車,讓人目不暇接。
影片開幕的那兩個男人,果然利用漁槍,滑到了對面的屋頂。
同時,旅行箱車裡的劇情也在與之齊頭並進。
車裡一共三個人,司機和副駕駛兩個男人各自帶著不同的小丑假面,他們之間的對話,簡單有效的交代了當前情節的來龍去脈。
司機道:“好了,人齊了,我們開始吧。”
副駕駛的人驚訝道:“就我們三個?”
司機搖頭道:“屋頂還有兩個,五個人一起分錢,已經不少了。”
副駕駛的人提醒道:“這麼說,應該是六分為份,別忘了策劃行動的那個傢伙。”
司機冷笑道:“他以為他什麼都不作,就可以分錢嗎?”
副駕駛:“呵呵,我知道人們為什麼叫他小丑了。”
前面兩個人在對話的時候,後排那個戴著陰森小丑面具的人一直一聲不吭,自顧自的檢查自己手裡的槍械。
這時,他終於準備完畢,扭頭看向了窗外。
電影畫面就隨著他的扭頭,切換到了屋頂上的那兩人。
他們似乎也剛好聊到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