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謀在拍這一個鏡頭之前,他已經做好了拍很多遍的準備。
王嘉衛在拍《藍莓之夜》的第一場戲,拍了100多遍。
最後,藍莓之夜拿到了金棕櫚。
這件事已經在兩岸三地的導演圈子裡成為了某種笑談。
很多導演都由此開玩笑,說要是自己有一天導陳諾的戲,一定也要在拍第一個鏡頭的時候這麼幹,說不定也能拿個金棕櫚。
張一謀雖然一直專心在做奧運的工作,但這個越傳越廣,甚至被不少人當真的玩笑話依舊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要說他對金棕櫚沒野心,那是在自欺欺人。
但是,他是張一謀。
哪怕這個玩笑是真的,他也不會這麼做。
他不是王嘉衛,不會為了拿獎,而去故意折騰演員。
他準備在這NG一百遍的原因,只會是一個:
演員的戲不好,很有可能過不了。需要拍很多很多遍。
因此,他在開拍之前,決定把這次的攝影機從膠片換成還不是很成熟的數碼攝影機。
不誇張的說,張導已經做好在片場過年的準備了。
假如拍攝進度跟不上,那麼3個月的拍攝週期,從他開始,劇組上下都別想說睡一天安穩覺。
總之無論如何,這一回他的名聲不能砸了。
“張導啊,我覺得,你想得太嚴重了,真的。應該不至於……”
“陳諾,不是我不相信藝霏。我不信她,我當初也不會定她來演。只是說,我後來想了想,我們這個戲對於女主角來說,難度確實大。不論誰來演,我也要做這個準備。所以,我們還是決定用數碼,你不能說我覺得藝霏演不好,主要還是為了精益求精吧。”
“.那要不這樣吧,張導,我們第一場戲,就拍靜秋最後在老三床前哭的那一場戲。怎麼樣?”
“.這一幕難度可不小。第一場戲就拍這個,會不會太快了?陳諾,我怕藝霏到時候沒進入狀態。”
“我覺得她沒問題,這些天,她的變化我都看著呢。我的意思是,就拿這場戲來試試。假如張導你拍了之後,覺得劉藝霏確實只能用數碼拍,那就照你說的,拍吧。”
“哈哈,你這麼說,倒顯得我對你和藝霏沒信心了。”
“張導,我和劉藝霏也算老朋友,我覺得我還算了解她,她不至於那麼差。所以,導演你還是給她一個機會,怎麼樣。”
這是張一謀從京城出發來湖北之前,在電話裡和新戲男主角發生的一段對話。
也正是因為這段對話,讓他決定還是把膠片裝置也帶上。
以防萬一,萬一劉藝霏真的行了呢。
為什麼陳諾堅持要用膠片,其實張一謀不是不清楚。
在這個年代,數碼攝像機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雖然它可以隨便拍隨便刪隨便NG多少次,都不會增加什麼成本,
但事實上,從呈現效果上,膠片攝影拍出來的那種顆粒感,那種影像的質感,的的確確是目前的數字攝影機比擬不了的。
在電影院播放的時候,這一點的影響可能不算大。
不過,要是電影送去戛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